栗战书称赞信阳“金桥工程”驻外农民工党支部连说三个好——“农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龚立堂 通讯员 晏乾坤

“真没有想到,我们信阳的‘金桥工程’竟得到栗战书委员长的高度肯定。”全国人大代表、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谈起十几天前栗战书委员长接见时的情景依然十分激动,“栗委员长走出座位,握着我的手亲切地对大家连说三个好:‘农民工黄久生讲得好,做得好,很好!’”

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京主持召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就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工作、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听取代表意见建议。黄久生成为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的52名代表之一。他在发言中关于自己积极响应信阳市实施 “金桥工程”的号召,成立驻外农民工党支部,一直甘心为党和人民群众搭建“金桥”的话题,引起了栗战书委员长的关注。

黄久生18岁出外打工,穷而思进,在生活磨砺面前不低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随着跟随他在郑州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如何改变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生存技能弱、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状?信阳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流动党员服务管理“金桥工程”,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基层党组织。黄久生认为,“金桥工程”做到了农民们的心坎上,他积极响应。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2005年“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从此,流动在郑州的家乡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

“过去我看到有的农民工没有外建党组织,遇到拖欠工资、工伤事故不知道怎么办,往往采用堵门、爬塔吊等过激行为,结果事情没办成还违法了。”黄久生告诉记者,“这个党支部将散布在郑州各个工地上的流动党员纳入到了一个大家庭,通过QQ、微信、云视讯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家乡信息,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宿感,真正让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

13年来,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不但为农民工讨回工资3000余万元,更让12000多名农民工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的外建党支部服务功能凸显,党支部还可根据工地用工情况进行调配工人,不会出现工人没活干的情况。”黄久生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驻外农民工党支部在各个分党支部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为家乡农民工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工提供转移就业平台,并且对农民工进行各种免费技术培训,用“传、帮、带”的形式,让大家都吃上了技术饭,让一部分贫困户成了建筑行业的能工巧匠,大家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实现了“培训一个,脱贫一家”的目的。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对象,该党支部为其提供安保岗位,除去吃住,保障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保障了家乡人民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近3年,还先后带领大别山区4800多名贫困户走上了“脱贫有技术、致富奔小康”之路。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