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引领 共育生命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启辉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教学到底能给学生教授些什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唤醒一个人。”一个学生被唤醒、被激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奋斗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斗志。

作为班主任,所思所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科学有效管理,激发学生潜能。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需要我们去开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能量场,等待我们去引领。

文化引领,创建精神特区

征集凝聚价值认同的班名。开展班名征集活动,我班在高一时取名晨曦九班,寓意是高一的我们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希望。高二时叫瑾瑜九班,源自成语怀瑾握瑜,寓意为我们都是金石珠玉,有美好品德与才华。高三时叫腾辉九班,源自诗句“光影腾辉照心地”,寓意是心地澄澈,执着梦想,预示高考辉煌,梦想腾飞。班名可以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

设计有内涵有美感的班徽。围绕班名,学生进行班徽设计比赛,做草图,出样稿,投票,最后出喷绘图。学生在每个环节都积极参与,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班徽,更重要的是成就感、自信心和创造性。

制定合班情有特色的班训。我所带班级为实验班,班训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班训就是班魂,就是班级的精神归宿、精神向导。

班级文化丰富多彩。共同制定包括奖惩22条班规;班内标语,每月一换,学生拟写,老师执笔;捐书赠书建立班级图书馆;开辟阅读专栏,美文时事尽收眼底;班级英雄榜,群星璀璨;名校学生光荣榜,图文并茂;十大名校校门联展,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只要动脑筋,就会有创意,班级文化,精神特区,我们在路上。

点燃激情,引发生命能量

学生以校园为生活圆心,日复一日的学习,难免会产生倦怠,学习的欲望时有消退,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创新思维,探索管理方法,点燃学生激情。

每日精彩三分钟。每天早操后,按学号轮流,一位同学上台演讲,内容充满正能量,时间三分钟内,短小精悍、灵活及时,学生自我教育,锻炼了能力,得到了激励,收获了成长。每届学生的演讲,我都会按学期结集成册,每学年选出其中最优秀的做成演讲集。

每日心灵配餐。每天晚自习第三节上课,我会拿出五分钟,就一个话题,与学生分享观点、感悟,有时是点评班级工作,有时是学法指导,有时是心理辅导,有时是做人之道,有时是处事之法。

每周深情一信。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班级的某些现象、问题,我还会以书信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写好后,印发给每个学生。每周一信,不同主题,不同侧重,内容原创,饱含深情,每个学期20多封,学生很珍惜,有的还复印送给了亲友。

凝聚合力,共育生命成长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都不能缺位。高三备考紧张有序,学生特别需要亲情鼓励,所以我特别注重发挥家长作用,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请家长进课堂。每学期我会邀请不同行业不同专长的家长来班级开展讲座。家长进课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家校沟通,事半功倍。

借亲情来助力。高考倒计时一百天时,我会召开家长会,家长要给孩子写一封亲笔信,每个家庭提供一张全家福,全家福配上文字制成展板。学生说,看到照片中家人期盼的眼神,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也明白高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亲人有老师,于是充满力量,勇敢前行。

邀家长来监考。在高考前半个月,有两次模拟考试。为了让学生适应不同的考试环境,训练更好的应试心理,同时也让家长更了解教学环节,提高自身指导水平,我邀请学生家长来校监考。实践证明,尝试是成功的。

矢志不渝,结出爱的硕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你有多爱学生,你就有多大的耐心;你有多爱教育,你就有多少办法;你有多大梦想,你就有多少收获。无论何时何境,我始终坚信人性本善;无论成绩好坏,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

教书人要有父母心,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远离喧嚣和浮华,俯下身子扎下架子,挽起裤子撸起袖子,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近年高考,所带班级平均分都超过630分,高于当年一本分数线100分以上。培养了数十名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十大名校学生,2016年高考空军招飞河南省第一名第二名均出自我班。我个人荣获区级以上荣誉、成果53项,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被评为信阳市优秀教师、信阳市优秀班主任、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获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平桥区首届“最美教师”。

荣誉是追梦路上的一阵清风,以爱的行动做良心教育,我仍然在路上。我坚信:爱是一种本能,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奉献!以爱的行动,做良心教育,要用一颗心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点化,去成就。教育,不是灌输,是唤醒;不是教导,是引领;不是批判,是激励;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说教,是聆听。激情是内心的神,只有激得起才能学得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调动学生的热情,点燃其求知的渴望,才是教育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