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唤朱颜 信阳朱鹮再添35只新丁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然

image.png

 

经乡道,环碧湖,在绿荫庇护中走入群山,眼前是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的所在地,就在4月18日,第一只人工繁育的小朱鹮在这里破壳而出,截至目前,该站今年已有13只人工繁育、22只野外繁育的朱鹮宝宝相继出生。

昨日,记者在朱鹮繁育站见到了正处于人工育雏期的朱鹮宝宝,再有20天左右,这些身披灰黑色绒毛的小家伙即将住进一个巨大的饲养网笼,接受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刚出生的朱鹮不会觅食,需要将食物用机器碎成糊状,用吸管滴进幼鸟嘴里反复投喂,等到40天育雏期满后便可进入大饲养笼练习独自捕食。”饲养员张国芝告诉记者。从2008年至今的10年时间,董寨朱鹮繁育站共人工繁育朱鹮227只,并创造了雏鸟成活率高达90%的奇迹。

为建立稳定的野生朱鹮种群、扩大分布区,野化放飞是朱鹮成长的必由之路。“朱鹮在野外生存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特别是在野外自然环境中,配对、交尾、筑巢、产卵、孵化每一个环节都极易出现问题。”繁育站站长黄治学告诉记者。

每年二月春节刚过,繁育站的3名检测员便开始进山找巢,并将巢树包裹塑料薄膜、挂伞形防蛇罩,以防止蛇、鼬科动物等天敌的袭击,此外,繁育站还定期在人工湿地和周边农田投放泥鳅、鱼、虾等,确保朱鹮在野外有充足的食物,从而大大提高了野外放飞的存活率和繁殖率。目前繁育站已监测到野外筑巢15处,能在保护区直观看到的野外朱鹮数量有100只之多。

作为我国朱鹮异地保护的首选之地,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异常严格。为确保朱鹮觅食区域水质安全,除定期对流域内的水质进行监测外,罗山县政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及污染治理等活动,对区内养猪场污水乱排放问题进行及时制止和关停,并联合保护区对周边群众进行朱鹮及环保知识普及宣讲。让朱鹮能在信阳这片热土得以安居,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凝聚更多社会环境保护力量。

如今,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逐渐将对朱鹮的跟踪保护向朱鹮栖息地保护转变,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让朱鹮在绿水青山中得以稳定的生息繁衍,“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