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转移就业“转”出美好生活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浩

“俺今年66岁了,腿又不好,去哪儿都要拄着拐,厂里为俺们着想,包吃包住。俺在二楼工作,就住在三楼宿舍,单人单铺,有两三个室友,每个房间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比在老家住着还得劲。”3月27日,在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山火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内,正在为衣服贴片的该县防胡镇路沿村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郑海水说。

今年51岁的唐开林,家住该县王家岗乡吴岗村,双腿二级残疾,一个人带着上高二的女儿,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打工挣钱,生活负担较重。“厂房离俺家近,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回也比较方便。厂里给俺们20多名残疾人分配的都是查片、点位、贴片的活,活不重,坐着就能完成,工资最低保障每月2800元。俺要好好干,争取今年脱贫。”唐开林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郑海水、唐开林等这一特殊群体,只是该县产业集聚区转移就业的一个缩影。扶贫先扶志,“输血”不如“造血”。该县把转移就业确定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改善贫困境况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7.4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5家,规模以上企业111家,成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主要平台。

为鼓励贫困户积极转移园区务工,该县产业集聚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等条件下,企业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集聚区务工的贫困户子女就学享受城镇居民子女就学待遇,在园区内淮滨二中就读的,给予学费补贴;在县产业集聚区务工的贫困户务工人员,享受廉租房和公租房待遇,优先享受租赁补贴待遇,夫妻双方都在产业集聚区就业的,由产业集聚区提供夫妻套房,租金100元/月。单身职工由产业集聚区提供集体宿舍,象征性收租金0.5元/天;对新进入园区务工的贫困户,为确保其在培训期生活有保障,满3个月给予生活补贴600元;在乡镇建立扶贫车间,将企业内技术要求较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乡镇生产车间,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今年春节过后,该县产业集聚区招工办紧锣密鼓,压茬推进,开展“绣花式”帮扶,对有就业意向的贫困群众多方联系企业60多家,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把岗位信息、扶贫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贫困群众。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已引导600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使招工方和务工方实现互惠双赢。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