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长征日记:河南罗山:不忘长征娃娃军

中秋刚过,安静祥和的氛围依然笼罩着山清水秀的河南省罗山县县,新一茬水稻已经成熟,大片的稻田变得金黄,秋风拂过,腾腾稻浪一直翻滚到墨绿的远山脚下,淡淡白云间,几只野鸟自由飞过,颇有几分乡村天然独有的诗情画意。

 

我们一行人,出发前往何家冲。行过高速,绕进山间,路旁青松挺拔、白杨稀疏,碧绿的湖水泛着银光,藏在树丛后边,越过一条水泥桥,不一会儿,何氏祠就到了。

 

何氏祠门前广场上,有几位游客正在参观。“这里是大别山北麓河南省罗山县县铁铺镇,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出发地何家冲就在这个地方。”一位年轻的讲解员向游客们介绍。

 

▲1934年11月16日,在罗山县县何家冲的银杏树下,红二十五军2980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从此出发开始长征。

 

走进何氏祠,迎面就是红二十五军几位重要领导者的浮雕。雕像上,一杆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红军们目光坚定,凝望着前方。前方在哪儿?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接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由何家冲何氏祠出发西进,开始长征。这便是他们的前方。

 

河南罗山县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这是一支充满传奇的队伍,红二十五军是一支最年轻的红军部队,出发时军队指战员的平均年龄还不足18岁,被称为童子军、娃娃军。“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点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3岁。”讲解员介绍。

 

在何氏祠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一位少年红军战士,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顶红军帽,他微笑着,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他。也许我们脚下的土地也曾是他站过的,而今夕此地站着的我们,正生活在他们顽强战斗所换来的幸福日子里,我们感念着他们的恩德,学习并传承他们的长征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在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经济日报记者聆听长征路上的故事。

 

我们不能忘记,红二十五军为革命所付出的鲜血。红二十五军作为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队伍,被誉为“北上先锋”,它创下了三个唯一:长征中唯一一支增员的队伍,到达陕北时,队伍人员增加了800人;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的部队;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的部队。

 

出了何氏祠,沿一条小路步行,路过荷塘,不远,就见到路旁亭子下的红军碾。如今,这座石碾成了一处景点,它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默默讲述着,战争时期,何家冲乡亲们为支援前线红军战士碾米凑粮的故事。

 

再往前走,就见到已有800多年的银杏树。80年前,红二十五军2984人正是集结在这棵银杏树下,西进长征。据当地村民介绍,在红军出发当晚,银杏树突遭雷击,树体后方被劈出了一个大口;但在第二年红军长征胜利之后,这棵树竟然又奇迹般地复活过来,在原来的裂口上长出了新的枝桠。

 

如今,银杏树枝叶繁茂,金黄的银杏果都已成熟,秋风吹过,果子落了一地。银杏树前面的红军井,依然储着井水,井边几株野草随风摇摆,天光下,井水如明镜一般,站在井边往里看,竟能看见人倒映在井水里的影子。井边路旁的水塘里,三两只白鹅自在地浮在水面,游向了远处金黄的稻田。

 

80年后,我们来到何家冲寻访红军长征足迹,这里已经找不到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小小的乡村中,处处鸡犬相闻,一派祥和宁静之态。

 

穿行在村庄里,一会儿就到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红军医院旧址。展馆里,展示着军民生活场景的雕塑。年轻的红军们自力更生,收割水稻、担水砍柴;民间艺人们为了活跃红军伤员的生活,表演皮影、唱戏弹琴。

 

一位红军母亲的故事感动了我们。她是一位平凡的信阳妇女。为了换得红军战士的平安,她用自己的左眼作为担保,结果被当众打瞎。为了营救敌营中的战士,她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与之交换。她顾全大局,对红军战士的爱超越了神圣的母爱,她的精神为何家冲这块英雄的土地添上了最绚丽多姿的光彩。解放后,当年被何大妈解救、时任武汉军区少将的余占海找到大妈,动情地跪在地上对她说:你为革命牺牲儿女,我就是你的儿子!

 

我们一边怀想着红军英雄的故事,一边走出红军医院,见到门口路上,新打下来的稻谷,泛着金黄色,还有些清香。新时代的人们开始享受丰收的喜悦,而老一辈的长征精神、革命精神,就在这一片宁静幸福中历久弥新,愈发沉淀。

 

在河南省罗山县县尤店乡四季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冷库内,这些大小、长短经过严格挑选的蔬菜,通过冷库储藏系统和冷链运输系统,将很快摆上香港人民的餐桌。

 

离开时,再路过何氏祠,祠堂旁边的小学正是下课时间,孩子们在校园里,玩耍嬉戏,他们的笑声传到了何氏祠,在红二十五军纪念馆里萦绕。愿红军集结地的银杏树常绿,为何家冲人民遮蔽烈日;愿红军井井水常清,滋养何家冲的子子孙孙,也滋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走过红25军的长征起点,尚有钟鸣磬响在心头。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