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 “稻虾共作”成致富“新引擎”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眼下,虽无法看到“虾稻共作”这种生态种养场景,但在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潢川县魏岗乡双围孜村华来时代农牧科技公司的千余亩“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内,记者看到,水产运输车在路边排成了长队,鲜红肥美的小龙虾被水产客商们抢购一空。“稻虾共作”已成为潢川县贫困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稻虾共作”的小龙虾为何如此受欢迎,水稻和小龙虾又是如何实现“一田双收”呢?基地负责人李金贵告诉记者,他们将传统稻田进行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宽4米、深1.5米左右的沟,然后在沟中注水,将虾苗放入沟中养殖。在每年9月至10月稻谷收割后投放幼虾,来年4月至5月收获成虾后再补投幼虾。待稻田需要整田、插秧时,将幼虾从稻田排出,进入宽敞的沟里生长,等到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抽水,把幼虾引放到稻田里生长。

“小龙虾可吃害虫,排泄物成为水稻的肥料,秸秆粉碎还田发酵,又成为小龙虾的饲料。”李金贵说,“‘稻虾共作’一年可产一季稻、两季虾,优质稻亩产约1000斤,小龙虾亩产约300斤。稻子一斤收购价约1.5元,小龙虾一斤售价20元左右,亩均净利润在5000元以上。”

华来时代公司采用“稻虾共作”模式带来的好“钱”景只是潢川县“稻虾共作”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潢川县以“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此外,对于自养的贫困户,每亩给予400元的补助;对于帮扶企业,每亩给予企业和贫困户各100元的补助。

“投入小、收益高,周期短、见效快,每亩投入两三千元,当年就可回本。”昔日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廖建华如今自己流转8亩水田搞“稻虾共作”。他说:“现在是‘打工不如回家,回家就要养虾’,种稻养虾比进城打工挣得还要多,真是挣钱持家‘两不误’。”

据了解,该县“稻虾共作”面积已达72200亩,19个乡镇都有小龙虾养殖产业,带动小龙虾养殖贫困户2103户,从业人员2000多名,已形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条。

如此大规模养殖,会不会出现滞销?记者一直心存疑问。“潢川的小龙虾,不是只卖潢川,而是卖到全国、全世界的。除了传统的批发销售网络,我们还与电商平台、餐饮连锁企业、外贸公司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潢川县水产局局长胡旭升告诉记者,目前潢川已有文尧、宝树两家水产公司形成了“生产—捕捞—贸易—加工—储藏—出口—消费”的产业链条,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和自营进出口资质,产品远销美国、欧盟等地区。“从田间收购的生虾可加工成冷冻虾仁、虾尾、熟食龙虾等,虾壳粉碎后可制成氨基酸粉等饲料,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胡旭升说。

“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带动20万农民脱贫增收,形成‘南有潜江、北有潢川、东有盱眙’的三角鼎立之势,成为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潢川县又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谈及“稻虾工作”的“钱景”,潢川县委书记赵亮信心满满。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