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乡强村抓党建 脱贫攻坚领头雁——来自淮滨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

韩浩 通讯员 朱家福 刘伟峰

田野里白雪皑皑,不远处红旗飘飘。

暴雪在飞舞,朔风在呼啸。但在淮滨县广袤的乡村,一股股帮扶暖流在坚守并汹涌澎湃着。你看,广大党员干部脚步坚定地迈向农家,送去热切关怀,温暖民心。

“淮滨县着眼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不断凸显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奠基工程。通过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四大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头雁队伍。”回顾去年以来淮滨县的党建工作,县委书记曾辉如是说。

“四项清零行动” 扎牢组织基础

“我们村选出了新的党支部书记,县里还为每个贫困村拨付了50万元的创业基金,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脱贫攻坚的干劲更足啦!”张庄乡徐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涛信心满满地说。

针对与徐营村类似情况的村党支部,淮滨县在全县开展了四项“清零行动”,着力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清零。针对在脱贫工作中排查出的2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理顺“两委”关系、化解矛盾、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拨付专项经费等方法,精准发力、精准整治。目前,2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都得到全面整顿和提升。

不达标村级活动场所清零。全县共排查出村级活动场所不达标的村97个,共投入资金2170万元,新建82个,改扩建1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有效地改善了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件。

下派村党组织书记清零。针对全县尚有34个村为乡镇下派机关工作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的问题,该县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优秀带头人,目前34个村的党组织书记全部由本村优秀人才担任。

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隐患清零。淮滨县纪委成立“清零行动”领导小组,坚持“每村必到、每村必查、每村必谈”,着力排查和解决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扶贫项目实施管理的违纪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扶贫工作氛围。共查纠问题隐患3728个,清退违规享受低保人员3519人;收到群众个人诉求和检举控告信访举报件67件,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2%;党政纪处分7人,约谈33人,组织处理2人,移交司法机关1人;收缴违纪资金2.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2万元。

“素质提升行动” 强化人才支撑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旗不立不以壮志,灯不亮不以明路。淮滨县抓好党员干部这一关键群体,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培育功能,着力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为全县97个贫困村都开通了一条通村宽带、建一个党建微信群,针对不同群体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对扶贫工作者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共组织培训600次,培训扶贫工作者5.3万人次。通过系统培训,全县第一书记进一步提升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共协助乡村争取项目资金3.1亿元,引进项目386个,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对村干部突出管理能力培训。采取村集训、乡定期培训、县普遍轮训三级培训模式,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60余场800余人次。

对农村党员突出带富能力培训。设立了室内课堂、网络课堂和田间课堂等,利用各类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共为97个贫困村培训党员群众7905人。

对“两新”组织党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岗位需要,围绕专业技能等项目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员开展培训33批、接受培训1513人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支部平台行动” 构筑坚强堡垒

“以前俺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多亏了村党支部,帮俺办理小额贷款建起了养猪场。”马集镇项元村贫困户孙海柳感慨地说,“养猪场一年就能赚五六万元,俺家的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正是淮滨县大力推进“支部平台化”建设,促使村党支部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了村党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双赢,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彰显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5年前翻了一番,同比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推进产业带头人队伍与党员队伍互融共进。实施“能人培养绿色工程”,切实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骨干、把骨干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实现产业带头人队伍与党员队伍的互融共进。全县建立了拥有630余人的“农村优秀人才库”,农村新发展党员中“双强”型人才比例达到50%以上;开展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23批3294人次;全县295个行政村(社区)中,有75%的党组织书记和81%的“两委”干部有个人创业致富项目,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芦集乡许老圩村吸引和支持外出成功人士、共产党员徐金富创建淮滨富昌花木基地,带动和帮扶60多户贫困户种植花木,实现了如期脱贫。

推进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特点,采取灵活的党支部组建形式,以支部为平台,整合内外各种力量,助推产业发展。

——开展“产业链党支部建设”。助力轻纺、食品、酿酒、造船、弱筋小麦种植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全县125家企业和弱筋小麦协会共建党支部111个,带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

——推进“村企联建”工作。芦集乡、防胡镇等乡镇将企业党建和村级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帮助企业找到产业发展的组织载体,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企业积极回馈村党组织,吸纳当地520余名农民工就业,引进项目22个,累计投资215万元,营造了以村促企、以企助村、村企共赢的生动局面。

——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全县19个乡镇(街道)围绕生猪、蛋鸡、葡萄、芡实、猫爪草等特色养殖、种植产业,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联合党支部,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推广“支部扶贫车间”模式。各乡镇把政府投资建设的村级扶贫工厂作为村级集体资产,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收取房屋、设备租赁费或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全县70%以上的贫困村建立了扶贫基地、扶贫车间等经营主体,扶持打造了以工艺品编织、特产加工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培养出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村干部700多人,实现平均每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

“选育书记行动” 建强领头队伍

“有一个素质好、作风实、能干事、会干事的村支书,村里就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淮滨县委、县政府对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共识。

怎样才能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育成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打造强有力的“领头雁阵”?淮滨县积极思变,制定实施了《淮滨县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为核心,以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和落实优抚待遇等为保障的村党组织书记管理体系,目前全县配齐配强了农村党组织书记,为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建强了基层领路人队伍。

精选英才。坚持“弱村”选“能人”、“穷村”选“强人”、“乱村”选“新人”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对97个贫困村从县直单位选派97名第一书记,带队开展帮扶工作;选派26名优秀干部担任工作基础薄弱村第一书记,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从外出务工返乡成功人士中选举产生27名村党组织书记,带动经济基础薄弱村发展经济;从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2名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

严考干才。实施“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6项重点工作任务,精心制定考评细则,明确36条硬性要求,实行考核项目动态跟踪,重点工作日常督导。2017年年初,县委对62名优秀村党组织进行了表彰,对20名被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

善待贤才。建立了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正常晋升机制,将工作报酬与考核结果挂钩,绩效考核排名前60位的村党组织书记和16个脱贫攻坚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优秀”等次,年奖补绩效报酬4000元;排名前10位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被评为“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有5名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了副科级经济待遇,有1人被选拔为乡镇副科级干部。

通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淮滨县进一步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刘淮、王振发、王继然等一大批“小康书记”“创业书记”“服务书记”“带富书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党旗飘扬风帆劲,凝心聚力万象新。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伟大征途上,淮滨广大党员干部舍我其谁、披荆斩棘,带领着勤劳勇敢的淮河儿女,共同绘就一幅激昂奋进的壮美蓝图。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