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从去年9月开始,有序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新县乡村焕发无穷生机和活力,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村民说,过去望着山就只是山,现在山就是股份,就是财富,每个村民都有份儿,大家怎么会没有干劲儿呢?新县的改革何以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新县的改革又有哪些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革命老区新县,从去年9月开始,一场意义深远的乡村改革注定会吸引全省关注的目光。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新县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盘清村集体家底,赋予集体资产权能,畅通了要素下乡渠道,激活了农村的“一池春水”。

5月9日,大别山腹地,山清水秀,白云朵朵,一派生机。在去周河乡西河村的路上,新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杜卫兵告诉记者:“我们的想法就是,由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改革,先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和清产核资两项基础工作做细做实,接着推动‘三权分置’,逐步实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交易和抵押担保,形成‘村组建股、资产入股、产业设股、农民持股’的股份合作机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新县从17个乡镇各选出一个村作为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目前,这项改革已在全县推开。

打牢“两项基础”:群众说好才好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意味着什么,刚开始试点村的村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召开会议宣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大家不知道是干什么,认为又是在搞形式,没几个人去开会。开会没人来,干部们就想了个办法,他们买来了脸盆等礼品,谁来开会给谁发。后来,大家知道这会“很重要”,来开会的人越来越多,连在外地的都往回赶。

村民身份的界定在农村是天大的事儿,看似简单,实则政策性很强,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这次改革县里制定了指导意见,确定了成员身份界定的有关原则,还要求各村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一村一策、一事一议,依法依规科学界定,既要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并特别提出要注意维护妇女儿童、在校大学生等人群的权益,程序上要做到三榜公示,一榜七天。

出嫁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是农民固有的观念。周河乡西河村在这次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时经村民大会讨论规定,出嫁的姑娘户口未迁出,如果自愿在本村界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界定为村集体成员;在村里居住,从事农业生产,虽因各种原因户口未迁入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依然可界定为集体成员。

沙窝镇朴店村在成员界定中依法定条件,民主定成员,酌情定身份。财政供养人员一律不纳入;嫁出去的姑娘且户口迁出的一律不纳入;挂靠户口的一律不纳入。除此之外所剩模棱两可的人员只占总人口的0.5%,通过与该类人员面谈,电话、微信、短信沟通,再行认定。

郭家河乡郭家河居委会,为确保改革程序规范民主,在12个村民组分别成立了议事小组,由群众信任的“五老四员”担任成员,对村民组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摸底排查,对“户在人在”的人员直接进行登记,对“户在人不在”和“户不在人在”的人员要求出具自愿在一方登记的书面说明,常年外出的村民通过委托书参与改革。

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清查农村集体的经营性、资源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金、债权债务等,摸清集体到底有多少家底,搞清资产的归属关系和经营状况,这是基础工作,也是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的前提。新县提出坚持“群众决策、实事求是、程序公开”的原则,还探索了查原始档案、查“三资”台账、查资产现场和“两委”初议、党员评议、群众决议的清产核资“三查三议”工作法,对有争议的资产逐一排查、逐一研究、逐一解决。

农村集体资产账目不清、负债较大,且时间间隔久远,无头账目多,原始资料取得非常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千斤乡杨高山村采取查档案、审合同、核“三资”台账的办法,组织往届村干部、老党员、财税所人员,历时1个多月,走访债权单位、当事人,现场逐笔核对账目,搜集相关明细证据,并与乡“三资”中心对接调整,结果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张榜公示,达到了账账相符,解决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改革前,许多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界限不清、无偿使用、口头协议等情况较多,泗店乡王楼村通过民主决策,将30多口被长期无偿占用经营的水塘收回集体管理,养殖的鱼按照资产附着物定性,继续养殖需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合同;依靠村民组老党员、老组长等人员,采取现场勘查和民主决策,划清了村集体与组集体的山场界线,有效维护了资产的集体所有权。

各村因为依法依规,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公开公正透明,虽然情况复杂,整个过程和结果依然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和拥护。

推进“三权四股”:摸着石头过河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但改革没有成熟的模式,只能按要求,一点一滴探索。“三权四股”就是探索的产物,通过实施“三权分置”,逐步实现农村资产的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交易和抵押担保;通过实施“四股共享”,以农村产业发展为载体,以资产股份合作为纽带,推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建立股权明晰、联结紧密、利益共享的机制。新县提出按照确定“四股”产业、主体、资产、类型、内容和签订“四股”协议六步程序,建立“四股共享”机制,搭建了各方合作发展的平台,畅通了各类资产入股的渠道,为发展壮大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辟了路子。

改革中,新县进一步明确,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涉农项目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原则上量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新型经营主体,享有按股分红权利。通过创新财政涉农扶持资金使用方式,集体增实力、群众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实现了有机统一。

周河乡西河村是个古村落,因地处偏僻,明清时代的老房老宅得以保存。但在以前没钱改造,守着绿水青山、古老民宅,群众的收入增速很慢。当时的村子手机没信号,开车进不了村。2014年以来,围绕发展西河湾乡村旅游,成立了西河村农耕园合作社,农户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财政资金、社会资金也陆续投入,乡村旅游逐步发展起来。

通过这次改革,西河村将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到西河湾乡村旅游方面的建设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基础设施类1∶0.3、景观景点类1∶0.6和经营服务类1∶0.8的比例进行折股量化,作为西河村集体的股金,入股农耕园农民合作社,实现收益分红,前期按照农耕园合作社营业额的2%分红,待形成规模后再按照村集体所占股份比例分红。财政资金通过折股量化,为集体经济持续注入强大动能,也使全体村民受益,村干部和群众支持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劲头更足了。

“千年神留桥,梦回丁李湾。”八里畈镇神留桥村的丁李湾村民组是个有年头、有故事的古村落。5月10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好几个围绕古村落旅游的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这次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神留桥村把集体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清产核资、确权确股后,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结合资源优势,牵头成立了丁李湾、活水轩等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以丁李湾为中心的民俗、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同时开发活水轩水库发展水产养殖、水面旅游产业,农户可以将承包到户田地、山场等的经营权(使用权),以股份形式加入合作社。依托财政项目投资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村集体入股秋之歌、中科新园等企业,发展红心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业。

在神留桥村,财政投资100万元以下、技术含量不高的土建工程项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政府采购,在竞争性谈判中以价格优惠、施工便利、人力资源富足等优势顺利承接,然后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属的工程队施工,工程队获得的收益依照协议按比例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分配。神留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说:“我们合作社的登记证书已发下来了,明确了经营范围,根据经营范围合作社下设了不同的经营实体,今后,财政资金走到哪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就能跟到哪里。”

沙窝镇朴店村在新县属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子。今年3月27日,朴店村首次举办桃花节,当天吸引游客1万多人,提前成立的53家农家乐同时开业,依然火爆异常,提个篮子卖油条的村民都卖了4000多元。村党支部书记胡传亮同时还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村里在建的茶油加工厂及建筑公司都属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种蟠桃、猕猴桃、桑树的专业合作社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属的经济实体,它们今年为村集体带来的收益预计在80万元左右。

朴店村把自己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简称为“八股八社”。

“八股”即在生产经营产生收益后,除提取一定的公益金、公积金外,按成员股70%、集体股30%进行分配。同时,集体股按七股进行再分配:土地股5%、资产股7.25%、资金股11.25%、劳动股5%、孝亲股0.125%、信用股0.125%,其他股1.25%。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双盈达专业合作社等8个合作社。8个合作社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把鼓励勤劳致富、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量化成股份参与分红,显示出朴店干部群众的智慧。

形成发展机制:迎来春潮涌动

农村集体经济“五个一”发展机制是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每个村成立一个股份经济合作社,鼓励董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承担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职能;培育一个以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由村集体单独成立或与社会经营主体参股合作经营;发展一个以上可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产业;健全一套运行规范的股份合作机制;探索一套规范完善的村级治理机制。

随着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党支部“把方向”,村委会“管事务”,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发展”,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得到加强,干部群众发展的劲头空前高涨。

八里畈镇神留桥村的李先海今年59岁,他家有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种猕猴桃。节假日游客多时,李先海会在家门口表演打糍粑,收入不错。他家有五六间闲房,准备收拾收拾交给一家公司经营民宿,一个标间一二百元,收益按比例分红,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泗店乡王楼村是个资源不多的普通村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又下设成立了莲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利用集体经济引导资金入股10万元、53户农户以200亩土地入股(每亩折价500元)、种植大户以农机折价10万元入股,聘任种植大户负责专业合作社经营,自负盈亏。除农户每年每亩保底收入500元外,第一年每亩产量按200斤计,10%的收益归村集体,超出的产量收益按村集体、大户、入股农户2∶2∶1分红。从第二年起每亩产量按400斤计,收益的20%归村集体,80%归大户个人,超出的产量收益同样由村集体、大户、入股农户按2∶2∶1分红。除了比种水稻高得多的莲子收益,村里将来还可以依托荷塘搞旅游开发。村党支部书记王大荣说,很快面积就达500亩,形成大片荷塘,村集体的收入会比去年多不少。

沙窝镇朴店村村委会主任胡如根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过去望着山就只是山,现在山就是股份,就是财富,每个村民都有份儿,大家怎么会没有干劲呢?

资产盘清了,机制形成了,劲头鼓足了,但要让改革东风劲吹,乡村加快振兴,得让人才“回归”、要素“下乡”。

新县出台了鼓励城市要素下乡的意见,结合劳务大县的实际,实施“999”回归工程,促进乡村人才、资本、项目、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陈店乡王湾村的王才英说,在国外打工多年,学到了手艺,也赚了一些钱。一直想回老家做点啥,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却找不到门道。现在村里搞了改革,我就能搞个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种苍术,一起挣钱。

神留桥村过去曾是个落后村,他们把在外做生意的能人李建军请回来,新产生的村“两委”班子年轻能干有思路。因考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神留桥村由股东大会集体研究确定,在集体经济收益达到一定规模后再与群众成员股份分红。73岁的同村村民张世村很明事理,他说,现在村里发展快,有了收入可不能分了花了,要留着发展,大家都这么想。

目前,村里已有上海蔓乡、秋之歌等5家企业投资,经营性资产已由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初的14万元壮大到320万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由改革前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20万元以上。

张孝翱在西河村当了很多年支书,他说:“过去,村里得到的转移支付资金,除了人员工资,只剩下1.98万元,什么事也干不成,现在算下来,村集体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能为群众办的事情越来越多。下一步,县里将开展农村宅基地及农房‘三权分置’试点,尝试办理使用权证,我们可以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用闲置的农宅农房,发展民宿、农家旅馆、农家乐,真是太好了!”

在丁李湾村民组,记者碰到正在调研的新县县委书记吕旅,他边走边说:“短短8个月的时间,改革就带来了乡村的大变化。开始我们担心会不会把资产改少了、人心改散了、矛盾改多了,现在看来,反而是把农村沉睡资源盘活了,沉闷的人心激活了,沉寂的组织带活了。虽然现在集体经济的收入还不是很高,但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我们会沿着探索的路子,把改革进行到底。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农民一定会成为最幸福的职业,农村也一定会成为最美丽的家园。”(记者 魏剑 王东亮 尹小剑)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