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73年火绫子,我都觉得没玩够!” ——记河南非物质文化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炜

“要说我们商城县的火绫子,那可是历史悠久,在清乾隆年间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商城境内最为兴盛,是商城县独有的、也是我们商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听说记者采访火绫子,今年85岁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绫子传承人李玉海精神头十足:我从12岁就开始玩起,整整玩了73年,不仅我自己玩,我的老伴梅克华从13岁开始接触火绫子,她也是商城县火绫子演出中的重要一员,多次获得一些赛事金奖,因为她在火绫子舞中的唱腔原汁原味,还担任《八月桂花遍地开》剧中火绫子舞唯一伴唱呢。

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昨日,在商城县城关的李玉海家中,看上去一点也不像85岁老人的李玉海,即兴拉上老伴梅克华一起为记者演示搓步、颤步、碎步、顿步、滑步、追步、挑担步、波浪步等火绫子舞中的一些动作要领,演示一段段不同表现形式的火绫子舞。

“玩了73年火绫子,我都觉得还没有玩够!”回想起与火绫子结缘的70余年,李玉海说话的声调提高,眉宇间都掩饰不住开心。

“没想到我会玩成火绫子专业户”

火绫子又叫商城杈伞围灯舞,最早发源于该县的汪岗、伏山、达权店这几个南部山区乡镇,而梅克华、李玉海老家分别就在该县汪岗和达权店这两个乡。

达权店乡新店街逢年过节都要玩灯,不到一公里的街道上百余家店铺,玩灯的就有十多个各类班子:有舞龙、花船、花伞和火绫子等。而其中的火绫子最为受欢迎。出生于达权店乡新店街的李玉海从小就喜欢并玩上了火绫子。12岁那年,他就正式成为子火绫子中扮“腊花”的小男孩儿(俗称“花鼓娘子”), 在他记忆中,小时候都是用红绿彩纸做花系在前额,身穿彩衣、彩裤、小花鞋,腰系围兜,手拿着扇子花巾。尽管站在人肩上表演难度相当大,但他玩得不亦乐乎:玩得好就有奖赏,又是果子糖又是钱,高兴得不得了。

参军后的李玉海自然成了部队里的文艺骨干,每逢节日都参加演出。他还学会了炮兵舞、骑兵舞等,参加过包括接待外国来宾等各种演出及大型晚会。转业回到家乡后,逢年过节在单位搞文艺节目,由于他排演的火绫子一招一式都具有民间原生态,加上扮相也是农村打扮,与其他舞蹈不同,别具一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久而久之,在大家眼里,李玉海成了当之无愧的火绫子专业户。“能玩成大家公认的火绫子专业户,这一点,我当时也没有料到。”李玉海说。

“火绫子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玩火绫子不容易,要有足够的人员,连打击乐一般需要20人,加上场地和资金,服装道具都需现做现制,花费太大,一般单位承受不起。”李玉海说。

在李玉海记忆里,从1954年到1957年,商城县还有演出火绫子的单位,但已为数不多。此后多年间,因种种原因,再也没有一家单位请他表演过火绫子。尽管不再演出,但李玉海并没有荒废这门手艺。“因为真心喜欢火凌子,平时还会和老伴儿练习,自娱自乐吧!” 他自嘲地说。

到了20个世纪80年代,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得到重视,商城县火绫子再次兴起,仅县城就有好几家火绫子演出单位,而在广大农村,更有数十家之多。

此时的李玉海如鱼得水。“我是全县第一个挖掘整理老式火绫子的人。我排练的火绫子与众不同,风味儿独特,场记、动作、唱腔都是原生态的,乡土气息浓厚,特别受观众欢迎。”

有了观众的认可,李玉海名气大增,很多地方专门请他去教火绫子,吉林、辽宁、南京、上海、合肥等地前来拜师学艺的络绎不绝,外出演出就更不用说了。“每次比赛都荣获金奖,还没有得过银奖的。”李玉海说。只要他上台一开唱,观众就掌声不息,热闹非凡,很多观众还跟着唱,如:“妹妹十七来哥十八,十七来十八正年华,哥似生姜将出土,妹是娇藕将出芽。合:小二哥,二小哥,小二嫂,二小嫂,天生一对俏冤家,来呦俏冤家”。商城县的民间特色火绫子舞蹈迅速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和传播,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006年,李玉海所负责的商城县夕阳红歌舞团的火绫子被河南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本人也成为河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绫子传承人。此后,他先后参加北京、广州、珠海以及香港、澳门等全国多地的一些演出活动。凤凰卫视曾专门为他做过 “商城三绝”李玉海的火绫子专访节目,更让他和他的火绫子扬名海内外。

“我为火绫子‘老杆’的接班人发愁”

商城火绫子的传承历来都难,火绫子的主角“老杆”传承主要是门内相传和师徒相传,也有灯友相传、代代相传。

“我已经玩了73年,这些年都在为火绫子寻找传承人,尤其是‘老杆’的接班人”。在李玉海看来,老杆,老年人一般玩不动,只能培养青年人接。有关火绫子所有的套路一般演出团队只能选用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很难选上,演员如功底不过硬,根本做不出其中的动作。

为让商城火绫子传承后继有人,近年来,李玉海培养了三男三女共六位传承接班人。这六位传承接班人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技巧,场记、动作、唱腔、念白都安排得有所不同。比如杨守本对原生态火绫子掌握很到位,特别是嘴皮子功夫很强;廖开海表演的民间动作真实,能自编自演;李砚台从小练武,能随机应变,现场发挥;王显荣能单独领舞,扮男、扮女都可,灵活大方;出生于安徽金寨的张忠月,表演带有商南风味的锣鼓唱、花鼓唱,独一无二,且能临场发挥,随口就来;李玉海的老伴梅克华13岁就玩得了“半掤”,表演大方,乡土气息浓厚,功底过硬,特别是她的花鼓唱(锣鼓唱)山乡风味儿相当独特,较一般唱法更为别致。这六位都已上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绫子传承接班人。

“现在我负责的团队有两家,一个是商城县夕阳红歌舞团,我任团长,另一个是商城县文联民歌演唱队。我还担任商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民协副主席,除了平时我们在各种节日、晚会演出外,本团下属三个小分队常年为社区、乡镇和广大人民群众演出。我排的日程是每周一、三、五为民歌活动日,每周二、四、六为歌舞团活动日,特殊情况会临时改变。”

采访中,李玉海告诉记者,每年商城县财政局会拨付5000元作为经费开支,另外国家每年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绫子传承人3000元经费。“我家几个孩子都很孝顺,我们老两口也不缺钱,除了在各演出单位获得奖金外,从不讲报酬。我们过得很充实,也很开心。”李玉海高兴地说。

“只是我的这六位传承接班人年龄偏大,最小的也五十开外,最大的70多岁,马上面临青黄不接,亟须着手培养一批中青年人,但是中青年人对这感兴趣的不多。因火绫子的动作和现代舞、广场舞区别较大,一招一式都是来自山乡风味、乡土气息,属民间原生态舞步。扮相也是农村打扮,别具一格。而现在的农村文化市场与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李玉海对此颇为忧虑。他坦言火绫子表演队目前既无人养,也无人请。毕竟年轻一代对火绫子已经感觉陌生,虽觉热闹,但认为土气。特别是“老杆”要有功底,口头功夫要强,动作扎实,要练顺口溜、绕口令等,还要会临场发挥,见啥说啥,随口就来。“我对‘老杆’的接班人特别发愁。”他对此忧心忡忡。

面对商城火绫子面临的濒危状况,李玉海更多的还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会尽我所能,继续搜集、整理词曲与套式等资料,尽可能多地保存文字资料与音像资料。进一步发现培养中青年火绫子爱好者,对内搞好传帮带,向外搞好推新人,争取让火绫子这一独特的商城瑰宝真正得以传承下去,为歌舞之乡商城增光添彩!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