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赤字规模达1.2万亿 新中国成立来最高(2)
“今年没有多少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可以用,小金库已经被用完了,否则赤字不会增加4000亿。”鲁政委说。
尽管如此,1.2万亿的财政赤字依然被公认为是财政政策宽松和扩张的标志。
“去年为稳增长,财政的取向变得更加积极,今年确定这样的赤字目标也是为延续去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和基调。巩固经济的回升态势和去年的调控结果。”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认为,扩张的财政政策有两个方向,即减税和增支。目前这两个方向的工作都在进行,为企业减税、清理和整顿地方融资平台,同时加大民生、基建方面的投资。这就要求赤字规模大些,也是调控本身的必然结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多年来货币超发所积累起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使得货币政策空间选择受限。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道路充满荆棘。这样积极财政政策只能继续实施。
投资要选准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中国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赤字规模确定后,是放在整个支出的盘子里一起算。”杨志勇称。
对于今年的支出结构,戴柏华说,将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同时,将贯彻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从民生支出方面来看,预算报告显示,今年政府在农业、林业和水资源方面的支出将增加12.8%;教育支出增长9.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1%。在城镇化方面,城镇道路、停车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瓶颈领域的投资则明确为今年投资重点。
“民生方面应该是重点,对基建的投资应该在改善民生方面,不能再用于产能过剩行业了。”王军认为,今年对基建的投资主要在改善人们的交通出行和消费环境等方面,这些不是简单的扩大投资,而是具有双重的效率,一方面带动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上升,同时也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
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中国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据此理解为,政府今年仍将主要通过投资以及对投资的结构调节来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在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预计财政支出用于公共福利和民生的部分也将有所增加。
彭文生同时认为,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条件下,公共部门支出扩大有可能造成对私人部门的挤压,导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因此预计今年继续通过营改增扩围等结构性减税方式激发民间投资和消费,实现增长方式的优化。
金融危机后赤字增加
2008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800亿元,赤字率仅为0.6%。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达到9500亿,赤字率接近3%。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赤字大幅增加并非首次。
2005年到2008年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财政赤字亦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此期间,赤字率(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均未达到2%,2008年中央财政赤字仅为1800亿元,赤字率仅为0.6%。
低赤字率在2009年被打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达到9500亿,赤字率接近3%;2010年赤字规模达到万亿,赤字率为2.5%左右;此后两年财政赤字有所缩减,降至2%以下。
“赤字规模的安排涉及经济周期波动,一般情况下,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就低一些,经济不景气时就高一些。2009年与今年增加赤字规模都是对经济的刺激,从经济周期来看有相同的地方。”鲁政委说。
他认为2009年与今年也有不同之处,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齐动的大规模刺激,现在只是结构性调整。“2009年是多花钱,这次是少收钱。多花钱的效果很明显,但无法解决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减税的好处在短期内不明显,但长期看是非常有益的。”鲁政委说。
“这次稳增长没有采取简单的扩张,相对来讲比较温和,主要是把经济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次要吸取的教训是扩张过度,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变得突出。”王军说,经济总是处于波动的状态,财政赤字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也是正常情况。
王雍君研究财政预算多年,在他看来,判断财政赤字是否合理要看两个方面,即必要性和可承受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