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55年演进:农民工走进人民大会堂

人大制度55年演进:农民工走进人民大会堂

  25位代表见证“全国人大”制度演进

  ◎李鸿谷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从选举技术的角度,我们遭遇了一个现实难题: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口?无此数据,难以选举。此前,仅1928年对全国13个省进行了人口调查,推算出中国人口数为47479万人。缘此,新中国才有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截至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38035。

  那么,谁,以及如何来代表这6亿中国人的根本利益呢?

  毛泽东的答案完成于1940年,在他所著《新民主主义论》里论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得全国胜利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的答案更加明朗:“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的。”

  不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却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迅速召开。回到建国初期的历史现场: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还在进行,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群众还未充分组织起来,因而还不具备立即在全面普选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所以采取了过渡办法。按照《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年后,1952年10月,斯大林再次向到访的刘少奇建议中国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那个时间点,按全国政协组织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到1952年底,一届政协即将到期,因此应尽快召开第二届全体会议。如果不召开全国政协第二届会议,那就应该在1953年或至迟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少奇介绍说:“中共中央考虑先在1953年春夏之间召开全国政协第二届会议,而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推到3年以后去召开。……在中国是否要急于制定宪法也还可以考虑。因为中国已有一个共同纲领,而且它在群众中在各阶层中均有很好的威信,在目前过渡时期即以共同纲领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可以过得去的。”

  但斯大林的理由更具说服力:“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因政协不是经人民选举产生的,人家就可以说你们的政权是建立在刺刀上的,是自封的。此外,共同纲领也不是人民选举的代表大会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他党派同意的东西,人家也可以说你们国家没有法律。你们应从敌人(中国的和外国的敌人)那里拿掉这些武器,不给他们这些借口。”

  因此背景,很迅速,195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人民日报》的社论,明确将其定为“伟大任务”。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这一次选举及人民代表大会所产生的轰动,前所未有。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老舍先生,在他的文章里保留下了这份激情的记忆:“当我一拿到那张红色的选票,我的心差不多要跳了出来,我的手心出了汗。我不知道怎样才好了!我本要跳起来欢呼,可是喊不出;我的眼圈儿倒湿了。……轮到我去投票,我觉得出我的脸白了,眼圈更湿了!我愿多拿一会儿那张选票,热情地吻它。可是,我必须把它投入票箱里。我投了票,看看前后左右的人,他们的眼里也含着泪。”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之广泛性——人民行使权力的全新的结构,由此产生。其中:共产党668人,占代表总数的54.49%;民主党派274人,占22.35%;无党派284人,占23.16%。在这些代表中,工人100人,占8.16%;农民63人,占5.14%;解放军60人,占4.89%;归国华侨30人,占2.45%;妇女147人,占11.99%;少数民族代表177人,占14.44%。少数民族代表除选举法规定的150人外,各省、市还选出27人。

  在这届全国人大开幕式上,毛泽东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从第一届人大开始,到第四届人大,其间的曲折反复也反映了这项事业进行过程中的艰辛。到“文革”结束之后,1982年才有了第三次代替原来文本的全面修改宪法,之后就只有局部条文修改的修正案。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的顾昂然解释说:“(八二宪法)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我国今后的一项根本任务。”按此理路,1999年修改的宪法里,再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自此,人民的民主权利进入法律保障的框架。细研《选举法》及其实际运作的清华大学教授孙哲,在其《全国人大制度》专著里描述了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省委常委接受分配来的名额指标后,通过与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广泛协商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另一方面各省的人民代表大会也提出自己的代表候选人名单。两个名单一并审核,产生正式的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额与应选代表有20%至50%的比例差距,获得过半数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者当选。”

  在这个过程中,金盛基的《人民代表大会党建文汇》里这样描述六届人大:“在讨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人选时,名单中的20名候选人均遇到了反对意见。著名科学家许德珩和茅以升提出,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组成人员中应当至少包含一名科学界代表,该提议获得了通过,82岁高龄的科学家严济慈被列入名单。”有意思的是,就是六届人大,在哈尔滨经营父亲的“秀荣照相馆”的个体户白士明,也成为这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1983年,“个体户”也才刚刚成为一种身份称谓之际。细致研究当年名单,这届共有两位“个体户”成为人大代表。

  在法治框架里,人民代表的成分构成及其权利的行使,虽在当时并不引人注目,却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始着变化。与白士明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对应,1988年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稍后,1993年,广东的私营企业主刘观送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是惠州市劳动模范。1998年,他再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一年后,宪法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11年前的宪法修改比较,已有足够大的变化,“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候,刘观送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曾经的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人大代表开始真正进入公众视线。《人民日报》这样报道刘观送,“据估计,其个人资产已达3800万元人民币”。而他作为人大代表的参政经历,报道描述的也颇具色彩:当他于1998年再次当选时,他放胆宣称将非公有制经济仅仅看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是错误的,实际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晰记载了他的选举地——广东省私营企业家的数目,他们占广东总人口的5%,但创造的年产值在全省总产值中却占据了6%以上的份额,每年上缴税额高达15亿元人民币。

  也在这一年,1999年,《中国私营经济年鉴》统计: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48名。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安排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权利、制度都在演进过程之中。与过往不同,2008年,3位农民工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瞬间即成媒体追逐热点。但这时候,代表身份的特别性,却又不再那么被代表自己所看重。农民工代表朱雪芹曾经这样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我认为,‘农民工’就像是一个人的名字或一种称呼,你叫什么并不重要。”

  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无到有、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55年。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当然是重要的观察与分析的对象——制度是社会变迁最为重要的动力系统,这已成一般知识界之共识。但是,制度是人制定、运行和参与的,失去对人——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如果失去对人民代表的观察,任何制度解释都是单向度与片面的。基于这一理由,我们在分析与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演进史时,决定选择更微观也更困难的观察对象: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他们既是权力的主体,也是权力的归属。

  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们分别选择了工人、农民、少数民族、演员、知识青年、体育明星、工艺大师、知识分子、科学家、律师、医生、教师、私营企业主、宗教界人士、公务员、官员以及香港、台湾的人大代表,作为我们的记录样本。显然,人民代表的身份,就在这个简单的排列里,亦可见它演进过程中的增加与细化,它的外延在我们不知不觉之中慢慢扩大。而与此同时,我们的考察结论之一,与外延的拓展同构,人民代表的政治能力也在逐步而迅速的提升之中。这一切,如果没有微观而具体的人民代表的个案调查,我们将没有能力给予任何有力量的判断。

  谁,以及如何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在这些具体的人民代表那里。

  代表简介:

  1、

  召存信

  傣族,上世纪20年代初生于西双版纳景董镇的一个土司家庭。1943年,在勐捧任抗日中队长,后任勐捧土司,1944年任车里宣慰使司议事庭庭长——召景哈,1950年,协助解放军渡江,解放了西双版纳。195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成立,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后任州长)。自此开始直至1992年,连续担任七届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州长,连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后,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常委。

  2、

  梁军

  1930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第一届到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底,梁军被派往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深造,培训后,考入新成立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期的一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在黑龙江省机械化研究所任技术员,此后一直在哈尔滨的农机系统工作。

  3、

  申纪兰

  1929年生于山西平顺。1947年嫁到西沟村后,成为合作社副社长,与社长李顺达一起成为著名的全国劳模。曾为山西省妇联副主任,后成为长治市人大副主任。她是唯一一位连任11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4、

  尉凤英

  1933年生于辽宁抚顺。1953年进入沈阳724厂当工人,后来任工人工程师。从1953年至1965年她完成技术革新177项,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劳模。她当选过全国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中共九届、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从1980年始,尉凤英任139厂副厂长、工会主席,1993年退休。

  5、

  邢燕子

  原名邢秀英,1940年生于天津市宝坻。1958年,高小毕业后到家乡务农,成为知青典型。1964年,她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曾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北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0年退休。她是第九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至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今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6、

  于蓝

  著名电影艺术家,1921年生于辽宁岫岩。1940年成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的演员,后来投身电影创作,先后拍摄了《白衣战士》、《翠岗红旗》、《革命家庭》、《龙须沟》等影片,1964年在《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出任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

  7、

  伍绍祖

  1939年生于湖南。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考入该校研究生。1982年起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政委,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起任国家体委主任,1998年起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5月起任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至2004年。

  8、

  雷宇

  1934年生于广西。1949年底参军,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转业到黑龙江鹤岗煤矿搞调研工作,随后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读书;1977年2月调任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组长、副主任。1980年11月随任仲夷到广州,任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研究室副主任。1982年7月28日任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兼行政区公署主任。1983年7月任区党委副书记、行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1985年7月17日因“海南汽车事件”被撤职。1992年起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1996年1月辞职,为第六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9、

  吴仁宝

  1928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54至1957年任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1957以后成为江阴县华士乡23社支部书记、华士公社17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又成为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74以后当过县委副书记、书记,后来成为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直是华西村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后来成为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历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

  10、

  张仲礼

  1920年4月生于上海。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47年初进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5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大学经济系、远东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主研中国绅士问题和太平天国史。1958年底回国后,历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1984至1998年,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1、

  李泽厚

  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上世纪80年代,李泽厚出版《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思想史论》等书,被称为青年的“思想库”,并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2、

  王工

  1929年生于湖南沅江。本名兆晃,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才改名王工。曾任《人民海军》杂志编辑、记者,1957年转业到安徽蚌埠,被打成右派,1963年平反。1979年后成为律师,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3、

  谭泉海

  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在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细细揣摩曼生三刀法、板桥郑书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任宜兴市人大副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4、

  姚秀荣

  1952年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1973年成为焦作市起重机械厂的工人后,曾创下全年工作时间超过5598小时的纪录,连续获得全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5、

  毛丰美

  1949年5月生于辽宁凤城。现任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从1980年上任以来,带领全村共同致富,把一个穷山村发展成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集体资产3亿元的全国文明村。他是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6、

  鲁冠球

  1945年出生。15岁辍学,做过锻工。1969年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创业至今40年,现已发展成总资产300亿元的万向集团,他任董事局主席,被誉为“中国最会赚钱的农民”。他是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企业联合会会长、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7、

  黄保欣

  1923年出生,福建惠安人。1948年移居香港,10年后创办联侨企业有限公司。历任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会理事、香港塑胶原料会会长,中华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现任联侨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79年起被委任为立法局议员,自1985年以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及经济组召集人等职。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递补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8、

  释永信

  1965年生于安徽颍上。1981年到少林寺,1986年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任副会长。1987年又发起建立少林寺武术队,后发展为武僧团,任团长。1987年8月,方丈行正圆寂,永信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主持。1999年正式升座成为方丈,成为少林寺1500年来最年轻的掌门人,也是中国首位取得MBA学历的僧人。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

  姜健

  山东济宁人。1962年济宁医学院毕业后到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工作,从普通医生一直成为院长。她是中国红十字会会员,被美国红十字会评为“国际人道主义服务荣誉奖”,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1988年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且连续五届连任。

  20、

  丁晓莲

  1955年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农村,回族。1971年考入当地财税学校,1975年进入固原县国税局,基层公务员。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前一直担任宁夏人大代表。

  21、

  陈云英

  1953年出生于台湾。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获文学士及教育学士双学位。随后留学美国宾州爱丁保罗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乔治华盛顿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任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建特殊教育研究室,任主任。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22、

  周洪宇

  1958年1月生于武汉。1976年9月为湖北省荆门县姚河公社武汉下放知青;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留校在教科所任团支部书记、助教、讲师,其间获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3、

  钟南山

  1936年出生,侨眷,江苏南京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9年到英国进修,1981年回国。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钟南山于1996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著名呼吸内科专家。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4、

  胡小燕

  1974年出生,四川广安人。2006年底被评为“三水十佳外来工”,2007年4月荣获“佛山十佳外来工”的称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5、

  许振超

  1950年生于山东荣成。1974年进入青岛港,成为码头工人。1984年,被选为集装箱公司第一批桥吊司机。1991年起相继任桥吊队副队长、队长。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来源:新浪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