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原铁道部万亿债务可通过上市解决(2)
由于盛光祖上任铁道部部长后放权给地方路局,现在各铁路局从银行贷款已经不需要铁道部批准。 “但如果不是太困难,路局一般是希望尽量做到不用贷款,贷款要还利息,也不利于路局的形象。 ”上述铁道部系统内经济专家表示。
矛盾的是,这种大举借债和大额投资在未来数年内还将继续。盛光祖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宣布,2013年铁路投资将达650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200亿元,而在“十二五”剩余三年内,将完成1.33万亿元的投资量。这些资金将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解决。届时,铁道部的负债率或将继续上升。
巨债可考虑上市解决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原铁道部的债权债务将实现从铁道部到铁路总公司无缝衔接。这就意味着,铁路总公司刚刚成立,就背负巨债。
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两会期间表示,不用过于担心债务问题,“目前不能只看到铁路2.6万亿元的债务,还应看到其还有很多优质资产,改革成企业后可以通过吸引民资、上市等方式融资。 ”这在资本市场人士看来,打开了铁路总公司未来上市的政策结。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铁道部总资产4.3万亿元,总负债2.66万亿元。 2.66万亿元的总债务中,主要为2.18万亿元的有息负债,另有4838亿元的应付款。从期限上看,大部分债务均是2008年以来高速扩张的产物。从债务类型来看,铁道部及下属企业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总计为7591亿元。
盛光祖此前曾表示,“按照规定,该企业偿还的要企业来偿还,该国家财政投入的就由国家财政投入。 ”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表示,铁道部划归过来的主要是行政职能,债务应该是公司的事情。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就铁道部债务问题回应道,“债务问题是下一步组建公司之后,相关部门来继续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现在政企分开来解决的,这个问题等若干时间之后就会看到答案。铁道部改革之后变成企业了,可以按照企业的办法进行运作,民间资本可以进来。铁路各个方面,包括建设和运营,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
“很多人只看到铁路2.6万亿元的债务,从财务角度讲,资产和债务是相对应的,负债的一方还有资产,铁路还有很多高铁等优质资产,这些优质资产将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不用太担心铁道部债务问题。而且改制成企业后,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或者上市来筹集资金。 ”董大胜说。
业内分析,由于债务规模巨大,无论是吸引民资还是上市,都不可能短期内得到解决,还要看政府未来支持力度。
经济学家
还债4种可能的方法
原铁道部的万亿巨债如何解决?经济学家给出了4种可能的办法:一是继续向银行贷款;二是在债市发债;三是引进民间资本;四是上市。
从目前情况来看,上市或许是最可能最有效的办法。
首先,继续向银行贷款难度极大。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铁道部国内借款已达18363万亿元,其在某些银行的贷款量已经逼近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15%的红线。大型商业银行出于对国家窗口指导和铁道部偿债能力的担忧,贷款态度转向谨慎。
其次,发债还债也没有空间,目前铁道部及下属企业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总计为6430亿元,也已逼近证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债券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红线,算来铁道部未来发行债券的余额仅达400多亿元(短融和超短融不算在红线范围内,否则余额将仅达200多亿元)。
201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目前铁道部累计的长期借款达20604亿元,占总负债26607亿元的77.74%,如果加上在债券市场上尚未偿付的额度,债务性融资占总负债的比重将更高。巨量的借款导致铁道部每年需要为此付出可观的利息,财报显示,2012年三季度铁道部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达1330亿元,其中利息即达249亿元。
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也在小范围试验后举步维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分析,在目前所有的铁路项目中,只有运煤专线是盈利的,其他包括京沪高铁、京津城际在内的所有客运线路都处于亏损状态,阻碍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的一大障碍就是铁路亏损的状态无法吸引民营企业的目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