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原铁道部万亿债务可通过上市解决

由铁道部长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法人代表,64岁的盛光祖或许未曾想到,会在临近退休的年纪,完成由省部级干部到央企负责人的巨大转身。而他个人命运背后,是有着64年历史200万员工的铁道部,终于实现了政企分开。

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让人充满遐想,公司未来会否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3月11日,在铁道部拆分方案公布的第二天,铁路基建板块闻风而动,部分路桥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大盘下跌的情况下,股价几近涨停。

上市,是为了还债,铁道部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铁道部总资产人民币4.3万亿元,总负债为2.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81%。

阻碍上市的,还是这笔巨债,3月13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宣布,铁道部全部2.66万亿债务均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

一边是万亿巨债可能成为上市瓶颈,一边是垄断行业步入市场化之后显现的巨大投资机会。新生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未来的资本市场之路关乎国运民生,而一场针对铁道部分拆的资本围猎,早已经蓄势待发。

现状分析

出资人比一般央企地位更高

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显示,中国铁路总公司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人民币,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将原铁道部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划入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原铁道部对所属18个铁路局(含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青藏铁路公司)、3个专业运输公司及其他企业的权益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国有资本。

相比2007年在A股上市创造最大流通市值记录的中石油,成立于1998年的中石油注册资金1149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注册资金约是其9倍,虽然这样的比较太过简单,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巨大体量也可见一斑。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的批复显示,中国铁路总公司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这就使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区别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其他央企。因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目前还不能够完全市场化运营,需要国家大规模的财政注入,也需要央行来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更容易处理这些问题。

中国铁路总公司由财政部做出资人,也显示其比一般的央企地位更高,特别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后,将继续享有国家对原铁道部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铁路实行的原有优惠政策继续执行,继续明确铁路建设债券为政府支持债券。对企业设立和重组改制过程中涉及的各项税费政策,按国家规定执行,不增加铁路改革成本。

2012年巨亏成定局

“2012年铁道部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目前还没有出来,但亏损是一定的,而且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位接近铁道部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2012年仅上海铁路局就亏损130亿元。南昌铁路局约亏损79亿元,广铁集团也亏损26亿元。宏观经济放缓,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大幅下降,是造成2012年铁路巨亏的基本背景。新开通的高铁线路对铁路亏损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并未公布2012年全年的财务损益,只公布了全年经营收入完成975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国铁及控股企业运输总收入完成5308.5亿元,非运输业务收入完成4443.5亿元。

2012年铁路亏损之重,从作为标杆的上海铁路局的财务状况中可见一斑。从目前媒体披露出来的数字看,2012年上海铁路局虽然完成了3.5亿人次的客运量和2.4亿吨的货运量,但仍亏损130亿元。

“去年宏观经济形式不景气,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大幅下降,铁路货运量实际上与去年相比略有降低。 ”铁道部内部经济专家说,而去年铁路建设的材料、人工成本,运营的电力、人力成本则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大批开通的高铁,虽然方便了民众出行,也改善了铁路形象,但也成为对各铁路局的财务重负,“高铁开通线路越多的路局,经营压力越大。 ”

来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