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交官到人大发言人的傅莹:丈夫称其温婉努力(3)

亮相人大注意细节

宝蓝色上衣配以黑色镶金项链,傅莹的服装显得十分简洁,虽是一头银发,但看上去精神而干练。尽管比原定的发布会时间晚到了5分钟,傅莹还是特意多站了一会儿,以配合摄影记者拍照。落座后,傅莹始终微低着头,翻阅手上的材料。当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介绍说她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全国人大第一位女发言人时,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开口,傅莹先是向媒体道歉:“来得稍微晚了一点,因为刚从会场过来,大会堂的路径也是比较曲折的,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但媒体并没给作为“新手”的她太多适应的时间。在其介绍完大会议程和日程后,媒体提问环节正式开始。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会期压缩。傅莹坦言,大会秘书处对如何压缩会期做了不少研究,并解释这次大会因为是五年一度的换届大会,议程较多,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让代表们讨论和审议议题,现在确定的日程与第十届、第十一届相比,会期已减少了1天时间。接下来,傅莹又回答了8个问题,内容涉及代表构成、环境、外交、反腐等多个方面。面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傅莹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回答与外交相关的问题时,有着多年经验的她基本不用看电脑或笔记,对答如流,非常自信;而遇到“全口径预算决算”(将政府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这样不太熟悉的问题时,她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还是会先直言自己也是“刚刚学习了解”,十分谦虚。

此外,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观察,傅莹在听提问时,不时在纸上记下要点,回答时则始终轻声细语、耐心解释。而在回答问题的间隙,傅莹会轻轻揭开手边的茶杯盖,把它放到一边,双手捧起茶杯,喝完后又双手轻轻放下,生怕弄出一点声音,非常细心。

与媒体交锋“以柔克刚”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注意到,傅莹发言的最大特点是善用故事“拉家常”。回答反腐败立法问题时,她以此前回内蒙古老家时许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例,说明人们对反腐败的重视,并表态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在回答环境问题时,她则说自己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

在回答一些外媒提出的“刁钻”问题时,傅莹的语调和语速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回答却是一针见血。对于路透社记者提出的中国2013年国防预算问题,傅莹说“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国防安全,对世界不是好消息”,直接点出其提问的重点其实是我国增加军费的问题。之后,又用事实阐明了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力量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与积极作用。当日本记者提出“中国外交是否更加咄咄逼人”的问题时,她以一句“刚才你问到这个问题时,中国记者都笑了”轻松回应,直指外国媒体对中国的误读。但谈到中国面对来自外国的挑衅行为时,她又以“来而不往非礼也”表达了果断应对的立场。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吉米问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时,傅莹回答说:“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面对这样的问题,马上就有这样的训导,说你们应该用别人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这也是为什么相当长时间,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整个改革进程看不透、看不懂。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语言表达,傅莹也常借助手势:谈合作共赢时双手十指轻扣,论及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时几次单手握拳,有礼有节之外,更多了一份坚定。

“不好给自己打分”

发布会一结束,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和许多其它媒体同行一起冲上台,问傅莹给自己的首次亮相打多少分。她回答说:“不好给自己打分,看你们的感觉、镜头背后公众的感觉。我自己觉得挺紧张的,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慢慢改进吧。”她也透露,为了这次发布会,她和她的工作团队共准备了100多个问题,其中有她熟悉的,也有第一次接触的。当记者问她设想中会被问到的最难一题是什么时,傅莹笑说:“当然想过,但不能告诉你,不然你拿这个来问我,就麻烦了!”

来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