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是历史,需要艺术性和戏剧冲突
昨天,张艺谋导演带着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组主要演员来到南京,为电影造势。
昨携《金陵十三钗》主演来宁做宣传,张艺谋回应质疑――
《金陵十三钗》公映10天后,导演张艺谋开始带着主演们奔赴全国各地做宣传。昨天,张艺谋携“谋女郎”倪妮、主演佟大为以及两名南京小演员张歆怡、黄天元亮相南京水游城横店国际影城,与媒体和观众见面。
《金陵十三钗》公映后引发了“全民影评”现象,除了“张艺谋找回自己”的盛赞之外,也有一些质疑声,对此,“老谋子”一一予以回应。
质疑一:
13个妓女用生命换13个女学生能反映南京大屠杀?
回应:越是固化的题材,越需要有个性的表达
在《金陵十三钗》中,核心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13个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代替女学生慷慨赴死。在拍摄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的电影时,这个完全虚构的、带有煽情色彩的设置曾被人评价“十分巧妙”,但也有人质疑:这个故事就能反映惨烈的南京大屠杀?一些南京观众更是表示,这一设置让南京大屠杀的悲怆、惨烈、更打动人心的内核消失了。
“十三个妓女置换十三个女学生的生命,这是严歌苓原著小说中的情节设计。我恰恰觉得,这个设计很有戏剧性,也很适合用电影的语言去表达。”张艺谋认为,电影不是历史,需要有艺术性,更需要戏剧冲突、人物矛盾和巧妙的设计,“一说南京大屠杀你就会想到这个电影是什么样的,这个题材被固化了。但越是固化的题材,你如果有个性的表达就越有价值,现在这个故事的设置是有新意和个性的。”
质疑二:
选择好莱坞程式化拍摄《金陵十三钗》是否合适?
回应:“中国电影人应该以更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这段历史”
《金陵十三钗》公映后,尤其圣诞节档在北美公映后,西方媒体的评价也开始出炉,其中不乏尖刻的负面评价。比如,《纽约时报》认为“张艺谋对1937年事件的真正处理方式,是用其作为一种奢华的、受好莱坞启发的方式”,这一评价也颇具代表性――《金陵十三钗》好莱坞程式化很明显。
发布会现场,面对来自西方媒体的负面评价时,张艺谋一律用“并不在意”来回应,“对西方人来说,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事件,他们知道的太少。全世界拍了那么多揭露纳粹题材的电影,很多人能记住犹太人在二战经历的苦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辛德勒的名单》。但表现1937年这段历史的电影实在太少太少。在我看来,中国电影人应该以更多艺术的手法来表现这段历史,将这段历史传播出去,到时候再来看我们选择的表现手法是否恰当。”
质疑三:
6亿元投资、10亿元票房,张艺谋只顾低头数钱?
回应:“投资、数字、票房都是投资商关心的事”
2002年初,张艺谋的《英雄》横空出世,在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宣告了国产大片时代的到来。
上一页1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