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钗 你看的是哪一彩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倪妮
古今中外,凡是文艺作品都会有不同版本的解读和评价,比如《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新近上映的《金陵十三钗》,因其南京大屠杀题材、公映前涨票价、大手笔制作、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领衔、全国选秀、第69届金球奖提名等等噱头成为人们的谈资,观影后,你眼中的《金陵十三钗》又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在不同身份的观众眼中看到的又是十三钗的哪一款精彩,是战争的大场面,是被勾起的爱国情结,是对原著的解读,还是十三钗腰娆多变的装扮,抑或是作品的内涵本身,这就是仁者见仁的事儿了。
学者说:
电影刚刚上映,就有学者说影片是在渲染一种妓女/情色爱国主义,张艺谋是在运用“商女也知亡国恨”的概念,甚至说他实在利用“情色”和“民族情绪”塑造假崇高和假人性。然而许多观众反应观影时达到了“泪奔”的状态,可见,影片本身还是触动了观众心中的一些情结。
对此,张艺谋说的很明白:“我们不要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对于一些因看电影后而对某些国家又产生激进抵抗情绪的现象并不是张艺谋索要追求的效果。他说,“如果拍一个历史题材的电影,立即变成民族间狭隘的仇恨,这个电影是不对的。”《金陵十三钗》要唤起的是一种对人性的思考,张艺谋也的确做到了。电影的前面是以佟大为为主的战争戏,接下来便是以贝尔为主的人性大爆发。《金陵十三钗》原著为中篇小说,不同于小说中的英格曼神父,殡葬师约翰米勒是电影中新加入的角色,他用自己的救赎之路串联起《金陵十三钗》的整个故事。《金陵十三钗》中有无数的泪点,比如歌妓豆蔻去寻找琴弦,想为浦生最后一次弹琴,两个风尘女子被日本兵发现,疯狂追杀并强奸的画面,在银幕上被放大的情绪迅速感染到观众。“十三钗”决定代替女学生赴死,临行前与女学生互换衣服,对镜梳妆,加上玉墨的一曲苏州评弹,此段压抑又感人。
殡葬师这一线索性的人物由最初眼中只有女色和金钱,到最后因女主角玉墨等所带来的人性本能爆发,这是电影最深层次,也是最基本要引领的共鸣。
文学说:
电影《金陵十三钗》最初脱胎自严歌苓的同名中篇小说,在被问及为何会选中这个题材时,张艺谋说:“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故事,已经很多很多,未来还会不断拍成电影电视剧。可已有的作品,大部分都形成了悲剧、悲壮的正剧等等,这个题材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认知上,几乎已经接近规范化了,空间很小,拍得不好,非议还很大。严歌苓的这个小说在这种空间很小的地方,有了新的突破。以小女孩孟书娟的视点展开叙述,就是一个突破点,它非常值钱。小说让我想到一个定格的画面:通过彩色玻璃,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走进教堂。我为这个独特镜头而激动。”
张艺谋的这番话似乎给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这样的一个定位:小角度切入,大范围思索。严歌苓是一位擅长女性题材的作家,同时她的作品中又不仅仅是女性柔弱温婉的一面,多数她笔下的主人公被放在了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小姨多鹤》和《一个女人的史诗》。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严歌苓又对原作进行了扩写和改变,由中篇小说改编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到了十三钗代替女学生们悲壮赴死就戛然而止,长篇小说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对细节的刻画,最后十三钗的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结局,十三钗中只有玉墨存活下来,书娟一生都在寻找十三钗的下落,只是中篇小说中的节奏更加紧凑,矛盾也十分激化,而长篇小说的细节性描写则让作品更加丰盈。
票房说:
一部电影作品公映后,人们一是关心电影本身能否抓住人心,二就要拿票房说事儿了。毕竟叫好又叫座的才能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
在今年9月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几乎所有美国电影购销商都到场观看影片。但离开多伦多时,销售业绩却不太理想。这让《金陵十三钗》把投资回收的希望放在了华语市场。《金陵十三钗》总投资达6亿元人民币,号称中国电影史投资最大的影片,“我觉得票房过10亿元根本不成问题,可以净收4亿元。”制片人张伟平自信国内票房轻松过十亿,而此前国内电影市场票房冠军纪录是由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张伟平强硬要求提高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在业内掀起风波,最终由电影局调停,定下折中规则:票房在5亿之内,新画面分45%,票房过5亿之后,新画面得41%,院线分得59%。
大手笔确实有根可循,为这部电影工作的演职人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的贝尔,来自英国的爆破特效团队乔思·威廉姆斯,都是世界超一流的业内顶级人物。另有日本的美术指导、我国香港的服装造型指导、韩国的斯坦尼康摄影师、澳大利亚的后期声音制作、挪威的合唱团、土耳其的动作替身、意大利的教堂设计等。在场景上,景别是在江苏省溧水县石湫镇平地而起的,所有建筑、道具都是为影片量身定做。片中的废墟、民居、商店、妓院、大街小巷全是造的,从设计到动工到完工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建造了一座占地几百亩的城镇。
时尚说:
根据影片的年代背景,十三钗的服装当然是中式旗袍最佳,烟花女子颜色绚丽的旗袍也可以算是战争题材中阴柔的一面,平衡了电影的基调。同时,如同《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穿红大衣的小女孩一样,也许她是全剧理念中“希望”所在,而在《金陵十三钗》中,腰娆多姿的旗袍也是“希望”的一种象征———妓女们脱下旗袍,穿上女学生们的衣服,将“生”的希望流传下去。
旗袍的魅力不言而喻,在国内影片中,它是被利用和解读寓意最频繁的服装服饰之一。现代电影中,女性对旗袍的解读应该从《花样年华》开始,张曼玉完全解读了女性对旗袍的演绎,二十多套旗袍,每一款旗袍都投射出女主角不同的表情;在《色·戒》中,王佳芝套进碧绿的旗袍,承担起救国的重任;在《风声》中,情报被周迅缝进旗袍,剧中将旗袍升华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在《2046》中,王家卫的旗袍情结被运用到了极致,章子怡奢华的亮片旗袍将电影诠释得更加入木三分。
影片还未上映时,预告片中玉墨的枣红色长款旗袍就夺了一次观众的眼球,湛蓝色和红色对比鲜明更加凸显风情,相信《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将掀起女性对旗袍追捧的又一热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