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汤鼎”已端出 古墓棺椁将迁移——探访城阳城址楚墓发掘新进

考古人员正在鉴定“肉汤鼎”

古墓端出一锅“牛肉汤”?当神秘的考古现场沾染上十足的烟火气息,能引起一场飓风般的全民关注,便是理所当然。

近日,我市境内一座正在发掘中的古墓在网络爆红,引起各地网友的持续关注。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城阳城址保护区附近,探访网友口中的“牛肉汤大墓”,了解发掘新进展。

现场:起吊设备入场,棺椁将被整体迁移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呈“甲”字型的深坑,走近细看,先是一个斜坡,渐次递进,坑底和坑壁非常平整,深坑四周及中间系统地固定上了铁架和木架。有人在做测量,有人调整倒链,有人指挥起重机,戴着安全帽的考古人员,穿梭忙碌着,乍一看,很像是施工现场。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家昌坐镇指挥,根据现场情况,这位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不时地指导考古团队做出调整。据介绍,现场正在对棺椁实施整体迁移,为了对出土文物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起吊之前,考古人员已对棺椁进行全方位贴膜,起吊上来的棺椁将迁移到城阳城址博物馆,在研究室做进一步研究。

在场的考古项目负责人武志江告诉记者,这座古墓坐西向东,包含主室、侧室和后室,最新整理出来的数字显示,这座墓的墓道约有9米多长,墓室土圹长10.4米,宽8.5米,椁室长4.6米,宽3.2米。从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数量种类判断,这是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墓葬,墓主人应属下大夫一级。目前,侧室和后室的随葬物品均已全部发掘清理完毕,现场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棺椁迁移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副棺椁上面覆盖有荒帷,编结的有棺束,同类发掘中并不是都有,这对研究古代织物很有价值。”武志江介绍,棺椁移到实验室后,将开棺通过棺椁内墓主人的随身物品推断他的年龄、性别、身份、健康状况等。此外,还会对墓坑进行保护性回填,对出土文物拍照、绘图、整理,保湿加固出土彩绘陶器,对出土漆木器进行脱水处理等。

据介绍,除了网络流传甚广的“肉汤鼎”以外,这次发掘还有不少其他发现,包括少量青铜兵器、车马器,以及陶鼎、敦、壶、草席、甲片和一些漆木器等。此外,墓中还发现了瑟和虎座凤架鼓等乐器。在考古人员向记者展示的出土文物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些出土的漆木器仍然保存完好,图案精美,色泽艳丽。

回顾:考古直播,千年“牛肉汤”引关注

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几只装有“肉汤”的大鼎,鼎内骨头清晰可见,经专家鉴定为牛骨,这是妥妥的一锅“牛肉汤”……13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发布的这条信息,引发网络转发热潮,经腾讯、新浪等新闻客户端的转发,信阳“牛肉汤”古墓迅速爆红网络。

据城阳城址保护区副主任刘勇介绍,自11月中旬,这座编号为18号的古墓就已开始发掘。打开椁板以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决定通过官方微信,对这座战国古墓的发掘进行图文直播。9日,图文直播正式开始,前方考古人员拍摄图片、讲解过程,后方的微博编辑实时更新图片,并配以“接地气”的文字,简要描述发掘进程。

记者了解到,13日,古墓的侧室出土了5只陶鼎,均为祭祀用品。被考古人员发现时,这些鼎内充满了淤泥、水等杂物,由于时间有限,专家只对一只鼎内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动物考古专家侯延峰在里面发现了一根长约24厘米的完整的牛右侧肱骨,也就是牛右前肢的上臂骨。

为什么选择牛肱骨?下葬放入鼎中时是熟还是生,带不带汤?侯延峰表示,古人挑选肱骨用来祭祀可能因为它确实是肉比较多的一部分,另外古时祭祀有时爱放牲畜前肢,有时爱放后肢,这涉及葬俗。目前,专家已经对这块骨头提取样本作进一步研究。“历经两千多年,这块骨头骨质已经非常酥脆,骨胶原流失了很多,是不是熟食,从技术上来说测定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但可以肯定,由于墓室临近淮河河道,古墓早已被水浸。目前我们看到的鼎里面的所谓‘汤’,都是渗入墓室的水。”侯延峰说。

据武志江介绍,在信阳及淮河以南的楚国高级墓葬中,兽骨是比较多见的,201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阳城址保护区的8号墓进行发掘时,就在前室陶鼎内发现牛、羊、猪、狗等动物骨骼,以牛的四肢骨和椎骨最为多见。通过肢解技术和实验分析可以判断出,8号墓的牛骨为黄牛,解牛技术娴熟,工具锋利。

专家:考古很严谨,“牛肉汤”走红是意外

0.9万,这是截至昨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对这次考古直播的阅读量。“牛肉汤”一词出现后,激增的阅读次数和庞大的阅读量,一度让参与此次图文直播的考古人员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14日,负责图文直播的微博编辑“自我检讨”:“‘牛肉汤’的事儿搞大了,现在是铺天盖地的报道,我已经挨批评了——说太不严肃,不像考古工作者,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请专家来给大家讲讲这些牛肉与当时的礼仪、饮食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吃肉喝汤那么简单的……”

现场商量棺椁起吊方案

作为考古现场负责人,武志江的压力也不小,这样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安保。18号墓并没有被盗墓者破坏,但是与之紧邻的,已经发掘、回填完毕的16号墓、17号墓均遭盗扰。大量报道意味着安保措施要更为严密。

在发掘现场,扎着军绿色的帐篷,记者走近细看,几张简易的折叠床,简单的被褥,唯一的取暖工具就是功率不太高的电暖气。刘勇向记者介绍,为了合作监督,安保力量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和城阳城址保护区共同组成,几个月来,安保人员就在这里度过,即使风雪交加,也不例外。

“考古是个严谨的事,‘牛肉汤’的走红纯属意外。”真实的考古工作是很枯燥的,由于常年驻扎在野外工作,很多考古人员的手脚都冻了,资深考古人员都会有颈椎病、腰腿疼等职业病。在武志江看来,这次微博图文直播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将考古现场和发掘细节第一时间传递给大众,这种方式值得尝试。”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马依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