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反腐路径:改革开放前重点查基层官员(2)

反腐新态势

个案样本反腐;抽查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促进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设;治“三公经费”,推进各级政府预算公开;加强纪委“自我修养”,查处会员卡腐败;加强中央巡视制度;中纪委改革自身结构,强化办案力量;禁止楼堂馆所建设,消弭其中腐败;强化实名反腐、网络反腐等一系列举措显示,十八大之后,从上至下的反腐败斗争已“引向深入”,手段也不断升级。

舆论高压。十八大报告抛出“不反腐就会亡党亡国”的鲜明观点。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履新首日,2012年11月15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高调谈反腐,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新当选的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作为在这场反腐大战的“直接指挥官”,同样令人关注。

11月30日,王岐山在京召集8位在各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王岐山在会议上强调: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王岐山还表示,“要研究并实施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今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此番“把权力关进笼子”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生动比喻引发舆论与公众的广泛谈论。随即在第二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王岐山提出其反腐思路,“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为治本赢时间,这个认识很到位。反腐的时间已经很紧迫,这在高层领导中已经形成共识。”李永忠对此解读称。

个案反腐。中央领导层在反腐问题上的工作思路已经践行于对各级违法违纪官员的查处上。根据监察部网站公开消息统计,2013年上半年已经曝光54名“问题官员”。

十八大之后,有关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的新闻共有9起,涉及薄熙来、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等人。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

一些官员的贪腐案件,也牵连出背后复杂的权钱版图。权力互盘、政商勾结等贪腐模板不断重现。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引发的高铁建设中的贪腐窝案;内蒙古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治下的巴彦淖尔政商乱局;广东省统战部原部长周镇宏治下的茂名市官场贪腐窝案等,让反腐败态势异常复杂。

预算遏制。除了个案上的样本反腐,制度性反腐的建设也在继续。“预算公开是最大的反腐,这是制度性问题。腐败的根源在于收支缺少制约和监督。”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为了减少政府财政预算中的贪腐水分,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其中,对“三公”经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设置了路线图,明确: 2013年,各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全国市县级政府争取在2015年之前实现。

重大信息控制。信息公开、行政透明是对抗腐败的最重要武器。民众对于官员与权力运行的监督更是依赖于公开透明,事实上,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在治“裸官”、促进官员财产公示;推进信息公开方面亦采取了不少举措。

3月20日,广州市纪委对外宣布,当地已制定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不当处理办法,对虚假申报、隐瞒申报的一律先停职再做进一步调查处理。广州市官员申报事项不仅包括个人收入、房产、汽车、投资等财产信息,还包括婚姻变化、配偶及子女就业等,并明确抽查核实比例为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