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推动文艺创作发展繁荣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璩静、徐硙)当前中国文学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大力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已成为各地共识,但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在这股涌动的文化热潮中,要遏制文艺创作中“虚火过旺”,谨防以量代质、回避崇高、批评缺位等三大隐忧,提倡文艺工作者要有担当、有原创、有立场,“正本清源”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隐忧一:以数量代替质量。2011年,我国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电视剧15000集,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从数字来看,中国文艺创作数量已稳居世界第一,而在生产创作环节呈现几何式增长的背后,让人多了对于以量代质的担忧。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索谦说:“我们现在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利益驱动着走,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每年生产500多部电影,80%与观众见不了面,上院线的以所谓"大片"居多,好电影是凤毛麟角。”
“在这个不缺少素材的时代,却匮乏反映现实的伟大作品,包括文学、影视、绘画等在内的当代艺术作品,不约而同地缺位了。”著名作家陆天明说,目前相当一部分作家不愿意贴近现实,都是绕着走。不可否认,作家有时为了完成特殊任务,突击搞了一些应景性作品,创作水准有所下降。专家还指出,一些书画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甚至为了入展、获奖或者是在利益驱动下出现代笔和制假的现象。个别书家成名后思想懈怠,在艺术上不再精益求精,不重视作品质量,而是一味地重复。
“偷懒、取巧、抄袭的现象也存在,不得不承认现在艺术家搞创作,对资料、图像更加依赖了。作为人民艺术家,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拿出好的作品来,但对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不熟悉,关在画室里搞创作是出不来好作品的,还是要提倡原创,努力表达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长江说。
隐忧二:以浅俗代替崇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分析认为,当前网络小说在网络与纸媒大行其道,拥有大量青少年读者,但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为了博取“眼球”,甚至胡编乱造。在以“找乐”世风影响下,文学创作向浅俗的方向一路滑去。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缺少人间气息与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被文艺生产各个环节所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延伸产品,以"全媒体"方式广为流传。”白烨说。
隐忧三:以口水代替批评。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索谦表示,在恶俗、低俗作品泛滥时,文艺批评的声音很微弱,没能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文艺批评实际上成了“文艺表扬”,真正的文艺批评越来越局限于“圈子化”,而各种“名家口水战”学术含量不高却影响甚大;另一方面,互联网充斥着诸多语言粗俗、缺乏学术性的“口水评论”,一些凭个人喜好和主观臆测对文艺作品进行的攻击,也成为伤害文艺创作的“蒙面杀手”。
过多的同质化、雷同化作品形成艺术的“通货膨胀”。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说,当下电视文艺创作存在不良倾向,其中一个现象是跟风、模仿、抄袭,严重程度难以想象。以“宫斗剧”为例,《宫》《后宫》《武则天秘史》等,虽然收视率屡屡刷新,无论是人物、故事、叙事都有同质化问题,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这些都说明电视文艺家原创力在萎缩。曾庆瑞说,唯有生活是艺术的源头活水,电视文艺家们要积极关注和描绘当下改革和建设中惊天动地的事件、展现现代人生存状态,更要有担当意识,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文艺界出现的娱乐化、浅俗化问题,其实是社会现象的折射。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相声艺术家姜昆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文艺现象,文艺的问题也可以从社会上找到根源。因此,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全社会一起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认为,优秀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同时糟粕文化也可用四句话来概括:肤浅表面的效仿,提醒之后都不自觉,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自由,为自己着想的不善良。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传播什么样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良心所在,同时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如何让文艺评论有力、有效?北京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表示,文艺评论应该敢于“讲真话”而不是一味“讲好话”,因为前者更能有利促进创作的发展,评家应该通过“讲真话”成为艺术家的诤友。批评不仅提升艺术家创作的质量,还要引领广大的受众,批评家的职责就是对作品进行客观而理性的评述。索谦也认为,全社会尤其是媒体要为文艺批评提供发声平台。“批评的价值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我们应该做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多勇气,形成一种风气。”
作者:璩静 徐硙来源新华网)
隐忧一:以数量代替质量。2011年,我国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电视剧15000集,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从数字来看,中国文艺创作数量已稳居世界第一,而在生产创作环节呈现几何式增长的背后,让人多了对于以量代质的担忧。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索谦说:“我们现在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利益驱动着走,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每年生产500多部电影,80%与观众见不了面,上院线的以所谓"大片"居多,好电影是凤毛麟角。”
“在这个不缺少素材的时代,却匮乏反映现实的伟大作品,包括文学、影视、绘画等在内的当代艺术作品,不约而同地缺位了。”著名作家陆天明说,目前相当一部分作家不愿意贴近现实,都是绕着走。不可否认,作家有时为了完成特殊任务,突击搞了一些应景性作品,创作水准有所下降。专家还指出,一些书画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甚至为了入展、获奖或者是在利益驱动下出现代笔和制假的现象。个别书家成名后思想懈怠,在艺术上不再精益求精,不重视作品质量,而是一味地重复。
“偷懒、取巧、抄袭的现象也存在,不得不承认现在艺术家搞创作,对资料、图像更加依赖了。作为人民艺术家,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拿出好的作品来,但对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不熟悉,关在画室里搞创作是出不来好作品的,还是要提倡原创,努力表达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长江说。
隐忧二:以浅俗代替崇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分析认为,当前网络小说在网络与纸媒大行其道,拥有大量青少年读者,但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为了博取“眼球”,甚至胡编乱造。在以“找乐”世风影响下,文学创作向浅俗的方向一路滑去。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缺少人间气息与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被文艺生产各个环节所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延伸产品,以"全媒体"方式广为流传。”白烨说。
隐忧三:以口水代替批评。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索谦表示,在恶俗、低俗作品泛滥时,文艺批评的声音很微弱,没能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文艺批评实际上成了“文艺表扬”,真正的文艺批评越来越局限于“圈子化”,而各种“名家口水战”学术含量不高却影响甚大;另一方面,互联网充斥着诸多语言粗俗、缺乏学术性的“口水评论”,一些凭个人喜好和主观臆测对文艺作品进行的攻击,也成为伤害文艺创作的“蒙面杀手”。
过多的同质化、雷同化作品形成艺术的“通货膨胀”。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说,当下电视文艺创作存在不良倾向,其中一个现象是跟风、模仿、抄袭,严重程度难以想象。以“宫斗剧”为例,《宫》《后宫》《武则天秘史》等,虽然收视率屡屡刷新,无论是人物、故事、叙事都有同质化问题,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这些都说明电视文艺家原创力在萎缩。曾庆瑞说,唯有生活是艺术的源头活水,电视文艺家们要积极关注和描绘当下改革和建设中惊天动地的事件、展现现代人生存状态,更要有担当意识,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文艺界出现的娱乐化、浅俗化问题,其实是社会现象的折射。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相声艺术家姜昆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文艺现象,文艺的问题也可以从社会上找到根源。因此,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全社会一起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认为,优秀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同时糟粕文化也可用四句话来概括:肤浅表面的效仿,提醒之后都不自觉,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自由,为自己着想的不善良。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传播什么样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良心所在,同时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如何让文艺评论有力、有效?北京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表示,文艺评论应该敢于“讲真话”而不是一味“讲好话”,因为前者更能有利促进创作的发展,评家应该通过“讲真话”成为艺术家的诤友。批评不仅提升艺术家创作的质量,还要引领广大的受众,批评家的职责就是对作品进行客观而理性的评述。索谦也认为,全社会尤其是媒体要为文艺批评提供发声平台。“批评的价值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我们应该做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多勇气,形成一种风气。”
作者:璩静 徐硙来源新华网)
来源:搜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