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仍受诟病 行业剧,为何只见行业不见剧
图片说明:《别对我说谎》剧照。
图片说明:《心术》剧照。
《心术》第一轮播出日前收官,这一过程让很多人熟悉了一个词:“行业剧”——顾名思义,就是集中刻画某个行业人群的电视剧。这类电视剧往往聚焦某些与公众关系密切的行业,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很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心术》,尽管不断遭受着“不专业”、“有硬伤”之类的诟病,但该剧的收视仍然一路飘红,在许多人看来,这得益于大众对医生行业的普遍关注。据悉,从明年起,各地卫视现实题材电视剧将占到四成以上。有业内人士作出预测,在此背景下,荧屏有可能迎来一波行业剧的热潮。
不过,在占据话题优势的同时,不少行业剧却被观众抱怨“不好看”。“不好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情节不紧凑、人物不鲜明,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电视剧最容易感染的一种流行病是“只见行业不见剧”。
360行,谁最有戏
尽管名词听上去新鲜,但其实国内电视观众对行业剧并不陌生。《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急诊室的故事》、《白色巨塔》、《GTO麻辣教师》这些在我国风靡一时的美剧和日剧,都是标准的行业剧。香港电视人同样热衷于拍摄此类电视剧,单是一个TVB,就先后推出了《妙手仁心》、《缉私群英》、《壮志凌云》、《烈火雄心》、《谈判专家》等一系列热门剧集,把行业故事说得风生水起。而在《心术》之前,内地荧屏上也接连出现过讲述警察故事的《重案六组》、揭秘娱记那点事的《像傻瓜一样去爱》、聚焦律师行业的《别对我说谎》以及同样以医生为主人公的《柳叶刀》等电视剧,也都属于行业剧的范畴。
虽说360行,行行都有戏,不过据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张斌观察,在荧屏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般都是警察、教师、医生和律师所在的行业。他们一方面在社会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让人亲近又引人好奇;同时与广泛的社会阶层相联系,可以生发出丰富的故事和冲突。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推出的许多行业剧都长达数季甚至数十季,《综合医院》从上世纪60年代开播延续至今;内地的《重案六组》也推出了第四季。
“抓”观众,要靠什么
有话题,有秘密,行业剧得宠似乎天经地义。但现实是一些行业剧播出之后反响并不好,观众评价它们情节松散、节奏凌乱,看完之后没记住人物,光记住了演员。张斌分析说,因为要顾及到整体形象,内地医疗剧的主要角色很少出现“败类”,医生基本上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核心人物间没有冲突,这就违背了基本的戏剧观,因为核心人物间的冲突是戏剧叙事最主要的推动力。
同样,在人物塑造上,为了起到缓解医患矛盾的作用,不少国产医疗剧中的医生形象从一出场就是固定的,开始时自律严谨,结束时还是自律严谨;开始时纯洁美好,结束时还是纯洁美好;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开始时她爱他,结束时他爱她。用专业术语来说,这样的人物属于性格没有发展的“扁形人物”,他们和故事之间不发生互动,不改变,不成长,自然“抓”不住观众。
反观海外的此类电视剧,它们不大关注医患关系,更多的是以医院为背景,展现核心人物的纠葛和冲突——这种冲突,既发生在人物与人物之间,也发生在人物与自己之间。一部日本医疗剧中就有一位医生,将一起手术中的医疗事故责任推到助手身上,虽然因此逃脱了处罚,却从此落下心理阴影,再也不能上手术台,毁了自己和助手两个人的人生。
不好看,原因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缺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形象鲜明的人物,一些行业剧最终只能靠大段的台词来传递主题思想,作品的价值诉求流于说教。有观众表示,像仁心仁术、师道尊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的价值观本身是没错的,但一些行业剧不是用情节和人物来传递这样的价值观,而是通过口号式的台词,把人物变成了观念的传声筒,不仅起不到传递价值观的作用,反而让人厌烦。
在张斌看来,之所以“只见行业不见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地不少行业剧在创作时把行业当成了主角,一心想着如何树立行业形象,却让人物、故事统统成了打酱油的,“不好看”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行业剧首先是剧,和其他电视剧一样,也需要遵循戏剧冲突深入、人物性格突出和价值感召力明确这三项原则,行业只是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平台。尽管未来电视荧屏对现实题材作品的倚重很可能催生出一大批行业剧,但只有在编剧艺术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吸引观众,所谓树立行业形象也才不是无本之木。不少TVB出产的行业剧都被相关行业当做形象宣传片,但这并没有破坏其可看性,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报记者 邵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