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信阳市委、市政府好新闻奖作品印象(4)

荣获一等奖的15件新闻作品大多是通讯、专题和系列报道,也多为深度报道,其主题开掘较深,思辨性强。非凡的新闻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信阳在过去一年中的非凡成就。

我市去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协调发展,在持续求进中实现了新突破,在务实发展中积蓄了新能量,在积极作为中创造了新优势。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500亿元,全市“十大项目”共完成投资146.98亿元。新的一年,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已经启动——成就非凡的信阳,为采写非凡的新闻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务实形象

新闻是昨天的历史,不是明日黄花。因此,信阳市委、市政府好新闻奖作品,不仅要体现“新、准、快、活、好”,而且还能够展示务实发展的信阳新形象。

“在俺村里、区上,都管我叫‘板栗书记’。你瞧,我的另一个身份——东双河镇板栗冷藏协会会长。今年,我这个‘板栗书记’,刚经历了一次‘转型’。”去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题“我这一年”专栏刊发《小板栗“大转型”》的文章。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党总支书记左法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带领群众成立板栗冷藏协会,建立豫南鄂北最大的板栗冷藏贮运中心,开拓国内市场,从以前只管种到找市场搞营销,通过产销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的“转型”。

这是国内诸多媒体报道信阳务实发展新形象的又一典范新闻作品,也是信阳结合自身特点务实发展的一个真实缩影。完全可以说,务实宣传既是新闻战线实现“三贴近”的最好宣传,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宣传,更是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圳是国产手机的重要发祥地。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曾九下深圳,引来了多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信阳,被省委书记郭庚茂誉为‘无中生有’的典范。据此,郭瑞民总结出‘四一’招商工作法,即‘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定年度、兴起一个产业’。这是信阳招商工作的法宝,是信阳领导大会小会必念的‘福咒’。”

《河南日报》去年7月7日在头版头题位置刊发记者采写的消息《“四一”招商法提升信阳产业链》。报道说:“7月1日,信阳——深圳手机产业转移合作恳谈会在深圳举行。信阳市市长乔新江在会上自豪地宣称:信阳已初步形成了智能显示终端、数码影音终端、智能通信终端‘三大产业链’,在手机产业发展上基础雄厚、势头良好。实施‘四一’招商行动的这几年,是信阳引资金额最大、引资质量最高、成效最为显著的几年。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达34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50亿元。”

有什么样的事实就有什么样的形象,读者喜欢不喜欢新闻作品,首先取决于新闻事实。20多年来,每年举办的信阳茶文化节和茶博会,成为信阳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外界通过这扇窗口,可以最直接、最集中地看到信阳的形象。那么,信阳去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年,又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呢?

“节会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触手可及的质感:理论研讨少了,商贸活动多了;概念炒作少了,创新产品多了;空对空语言少了,面对面交流多了……”《信阳日报》这样评述信阳去年的“一节一会”。

去年以来,全市按照“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要求,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两大机遇,充分发挥前沿、生态、民智优势,推进四化协调发展,持续了发展趋势态势,提高了发展质量效益,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年,信阳务实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实惠。粮食生产战胜严重旱灾实现“十连增”,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经省政府批准,信阳高新区更名为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标志着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首个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在信阳诞生;务实拓展“六城联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去年成功再创全省文明城市,荣获“中国最美丽城市”称号,首次获得“中国最安全城市”称号,连续5年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次成功创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位,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