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信阳市委、市政府好新闻奖作品印象(2)
好的新闻素材是“香饽饽”。从获奖新闻作品中可以看出,只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新闻的真实性、思辨性、深刻性与贴近性、生动性、可读性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就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去年12月20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结束刚一周,《东方今报》就超常规重磅推出了8个版的新闻特刊《河南郝堂:留得住山水,留得住乡愁》,特刊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中国最美乡村”郝堂,让郝堂这幅美丽的画卷深深烙在了人们美好的乡愁之中。
正能量报道总是催人奋进。2013年,信阳紧紧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出台了支持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严格落实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例会、项目联合督察和“四集中”、“零阻碍”服务制度。去年9月18日和5月13日,《河南日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分别在头版头题(条)位置刊(播)发《信阳:“生态梧桐”栖息“工业凤凰”》、《信阳:招商引资多元化,产业集聚区成为落户主平台》的重要新闻,为风生水起的信阳产业集聚区建设聚力鼓劲。
总体来看,去年我市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水平持续提升,正面宣传和正面报道的力度不断加大,诚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杨慧中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要求的那样:全面推进“集聚正能量”系列活动,开展“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正能量;开展“公益广告大展播”活动,营造正能量;开展“主旋律作品评比表彰”活动,凝聚正能量;开展“美丽信阳·十大名片”评选活动,传播正能量。
非凡力作
优秀新闻作品的传播力、渗透力、公信力、影响力,不仅在于量,更在于质。
因此,《信阳市委、市政府新闻奖的评选办法》明确提出,评选信阳市委、市政府新闻奖的作品,包括在中央级和省级主流媒体上宣传信阳的不同体裁作品,以及重要版面(节目)和重要栏目的新闻作品。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强化了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宣传工作水平,扩大了信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尽管信阳撤地设市仅有15年,但信阳却有3500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由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楚编钟演奏的,信阳具有“楚风豫韵”兼备的文化底蕴,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蓄备了充足的精神动力。
在去年第21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暨茶博会期间,信阳成了国内各大媒体聚焦的亮点。此届国际茶文化节的宣传报道,第一次通过河南手机报这一新兴媒体对外传播,让人们在手掌上能够随时关注茶文化节的气息。
“点击百度,你很容易就能搜索到歌曲《信阳最美丽》MV,你会立即被歌曲优美的旋律、迷人的画面所吸引、所陶醉。作为古城、老区和农业大市,信阳一直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立足建设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需要,信阳提出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之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建设中,以文秀城、以文兴市、以文化人,以文化引领展现信阳魅力无限的新风采。”
正是有了这种“报”传信阳、“声”播信阳的强大合力,才能使报道信阳的新闻作品产生非凡的影响力。在全国开展的“文化强市百城行”活动中,《光明日报》去年4月8日以《信阳:美居 美业 美俗》为题发表笔力独扛、扬葩振藻的3000字长篇通讯。正如其报道所曰:“信阳,扼两淮而控江汉,襟荆楚而屏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豫风楚韵,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誉。这里,信阳毛尖名扬天下,‘信阳红’乃红茶新贵,‘中国茶都’实至名归;身处其中,你会强烈感受到她独特的文化印迹,你不得不沉醉于她山清水秀、美丽动人的绰约风姿,不得不赞叹她吸古纳今、上下求索的发展精神。文化,已经成为她发展的灵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国家广播电台,也是我国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去年两次重磅专题推介信阳,一次是9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60分钟的大型直播高端访谈节目《政务直通》走进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应邀做客节目,围绕“打造信阳发展新引擎”这一主题,与主持人及广大听众共同畅谈信阳如何开发利用“前沿、生态、民智”三大优势,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型建材等以现代工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