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信阳市委、市政府好新闻奖作品印象(3)
另一次是6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携手内地及港澳25家电台联合推出长达60分钟的大型直播节目《城市新跨越·秀美信阳》。“在信阳这样一个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城市,发展的优势在哪里?”香港电台普通话台主持人从千里之外首先发问。市长乔新江应邀做客直播间,对主持人的提问一一作了详细解答,并畅谈信阳历史文化,品味信阳山水茶香,详解信阳改革发展。这次节目向港澳及内地的广大听众展示了信阳的独特魅力,是对信阳的又一次重点推介和深度宣传。
“2009年4月22日,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自此,信阳农村改革的大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大胆探索与跨越发展,引起了《河南日报·农村版》总编的关注。从去年3月26日至4月1日,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推出了记者采写的来自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信阳:土地流转催生家庭农场兴起》、《信阳:“五权”确权破冰农民融资》、《信阳:改革中诞生的“粮食银行”》、《信阳农民: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和《信阳:农业大市的工业梦》等5篇深度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徜徉恣肆、笔酣墨饱、纵横捭阖,详细介绍信阳经验,充分展示信阳农村改革发展成果,是全面反映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征程中不可多得的深度报道之一。
正如《河南日报·农村版》“编者按”所言:“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已走过了近4个年头。在这4年里,信阳干部群众大胆地闯、大胆地改,探索出不少宝贵的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不无借鉴和启示意义。”
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参加过党中央、国务院一些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韩俊看了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5篇系列报道后亲自撰文,对信阳在农村改革中的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认为:“信阳敢于争先、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个环节,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上着手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断提高,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同样的非凡力作,也体现在本地媒体上。在信阳第21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3中国(信阳)国际茶博会闭幕一周后的5月7日至9日,《信阳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推出《简朴不简单》、《务实不务虚》和《高效不高调》等3篇长达10000多字的述评通讯。真可谓点睛之笔、辞无所假、蹙金结绣。
正如其述评通讯“编者按”所言:“有心人不难发现,今年的信阳‘一节一会’确实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一组数字令人振奋:本届节会期间汇聚海内外2200余家茶商、茶企和茶组织的2000多名客商;签约项目达78个,总投资金额达178.5亿元。一种现象引人思考:本届节会时尚而不奢华,平实而不落俗,节约而不懈怠,昂扬而不张扬。这样的反差在信阳茶文化节历史上实属鲜见,我们能够从中品味出什么呢?直观的是,体现了信阳茶文化节兴茶富民的根本宗旨。深层次的是,不仅符合市委、市政府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工作总要求,而且反映出我们的办节理念在创新、能力在增强、水平在提升。”
3篇述评报道的最后结论是:“完全可以说,2013信阳‘一节一会’,从形式到内容、从外延到内涵、从效益到形象都有了更多、更新、更大的变化。”
有价值的新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往往同大量重复的一般性的信息混杂在一起。一名优秀的记者编辑,要掌握沙里淘金的功夫,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只敏锐的新闻鼻,善于从繁冗的信息中淘出、挑出、挖出有价值的新闻。2013年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信阳实际作出“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战略决策的第二年,为了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浓厚氛围,让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深入人心,信阳日报社、信阳广播电视台分别组织长达半年时间的“风生水起看工业”、“关注工业百企行”大型系列报道。记者们深入基层一线调查,采写了一大批优秀新闻作品。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是记者良好的作风和文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