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国人生育意愿各异 少生孩子蔚然成风

【编者按】

生育政策一直是热点问题。今年8月,坊间多次传出国家将“放开二胎”的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回应中多次提到:正在调研、制订调整生育政策的方案。

这究竟是份怎样的方案?从八月起直到前日,三次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连续的追问,新闻发言人以“没有得到授权发布更多内容”等作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的马旭明确表示,江苏、吉林、辽宁、安徽、福建、天津、上海已针对农村家庭试点“单独二胎”。

近日,新京报记者赶赴江苏苏州和山西翼城调查。调查发现,对于城镇化速度极快的苏州来说,只针对农村家庭开展试点,一方面,难满足由“村民变市民”的单独家庭的生育要求;另一方面,一些符合政策的家庭,又不愿生育二胎。

而对于翼城这个农业县来说,过去28年,该县在农村低调进行放开二胎“试验”。28年过后,其人口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水平,男女性别比也更趋合理。

回应可“参照以往”。10月1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生育政策将如何调整”的提问,卫计委做出前述回答。

这已是卫计委连续第三个月回应类似的问题。前两个月,面对新华社记者的追问,卫计委以“没有得到授权发布更多内容”作答。

在苏州北桥,老计生助理薛惠琴一直关注着生育政策的动向。

走在街上,她常被人拉住问,“听说明年就要放开二胎,您看,我和我老婆今年可以准备了吧?”“我儿媳妇的节育环是否可以取出来了?”

江苏省从2002年起,在计生条例中正式确立“单独夫妻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但要求女方必须为农村户口。

10年过去了,苏州快速地向城镇化、老龄化方向转变。现有生育政策很难适应当下社会发展。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在全国和江苏省人代会期间,提出议案和建议,希望高层允许苏州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生育政策。目前,这一建议尚未被采纳。

33年政策未大调 两代人二胎愿落空

尽管已有个10岁的儿子,秦强(化名)和妻子还是想要二胎。当34岁的妻子意外怀孕时,秦强却只能带她去做人工流产。

“他们这样的夫妻生下第二胎,不仅要被征收高达约20万的社会抚养费,还会被开除公职。”苏州北桥街道计生助理薛惠琴摇头说。

36岁的苏州人秦强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城市户籍,公职人员。秦妻,则是拥有城市户籍的非独生子女。

很早之前,秦强的妻子是北桥农村户口。按现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以合法生“二胎”。

但苏州已迅速城市化。以农业为主的吴相市,2000年并入苏州,称为吴中区和相城区两个城市发展新区。

夕日的农民,住上楼房。他们的子女,通过上学、工作,多数成了城市居民。

秦强和他妻子也成为公职人员,户口迁到城镇。同时,失去生二胎的政策照顾。

面对秦家,薛惠琴其实有些尴尬。

33年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身为公社妇女主任的她曾劝秦强的父母,不能再生第二个孩子了:“现在你们为国家做贡献,只生一个,30年后,儿子长大了,就能生两个”。

转眼,30年过去又3年,到了做外婆年龄的薛惠琴,不知该如何劝慰秦家失望的两代人。

生育意愿各异 能生的未必生

一方面,部分不合条件的夫妇想生二胎;另一方面,符合生育二胎条件、自愿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人,在苏州也越来越多。

年近40岁的毛建凤,因工作成绩突出,刚被选调到北桥街道办。很可能接薛惠琴的班,全面负责计生工作。

她的户籍仍在农村。毛建凤夫妇,完全符合生二胎条件。但毛已放弃“再生一个”的想法:“工作忙,没有精力再照顾小孩。”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