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只差一票便成中科院院士 学术险胜权力(2)

但作为铁道部的高官,张曙光不仅顺利获得了部门推荐,且推荐材料堪称美妙。卢强回忆,“铁道部的推荐表说他在高铁(项目)里面非常重要,(做出)特别杰出的贡献,都是用的最强烈的褒义词。”

多位知情人士描述,在张整个参选过程中,铁道部简直是“倾举部之力”对其进行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却认为张曙光原本完全不具资格。“他毕业后做车辆维修,后来转管理。他就这个过程,一看就不是走学术理论型的路。”

张曙光当时已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首席专家,但据铁科院一名退休工程师反应,这只是挂名,他从未见过张曙光进过铁科院的门。

南方周末记者所采访的多位院士的一个普遍反映则是,张曙光与中科院显得格格不入,即使张要参选院士,也应该是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以后,铁道部先后出过三个院士,分别是2001年的部长傅志寰,2005年的副部长孙永福,2009年的总工程师何华武,他们都在中国工程院。与中科院重理论不同,工程院更侧重实践。

此外,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当中,历来少见官员的身影,张曙光和水利部一副部长,是十年来仅有的两名成为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官员。相对而言,工程院里官员则更多,仅以2011年为例,共有23名政府高官或央企高管入围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参见本报2011年6月3日报道《工程院是什么院》)。

“2007年,铁道部已经推荐了何华武参选工程院,如果再推荐张曙光,两人同时选上的机会非常小。”中科院技术科学学部院士潘际銮分析,“还有一个原因,工程院搞铁路的比较多,有人对他知根知底,中科院这边大家都对他不熟悉。”

“工程院里对他的底细是了解的,有搞铁路的专家,他是怕,才选的中科院。”2013年9月23日,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

“张曙光反对过中华之星项目,这事情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刘友梅,就是工程院的院士。”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一位知情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王梦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9年何华武当选工程院院士时他参加饭局,“饭桌上,我很诚恳地讲,你们不要再报张曙光了,丢了铁道部的人”。

包装术

得益于公职,张曙光可以与多位中科院技术工程部的院士进行更为广泛持续的工作接触。

2007年可谓张曙光的学术年。在这一年里,他不仅成为了中科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甚少著书立说的他还一口气出版了两本专著,发表了5篇论文。

这些学术著述,与铁道部的推荐材料一同成为张曙光参选的重要砝码。尤其是《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以下简称《高速列车技术》)与《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两书,共计119万字,既有理论也含实践,涉及机械、力学、电传动技术等多个领域和学科。

几乎同时,一封来自铁道部工作人员的举报信寄到了中科院。信中,张曙光两本专著被指为捉刀代笔之作。而代笔之事,后来已被媒体调查证实。

2013年9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看到了这封举报信。举报人向南方周末记者出示了《高速列车技术》“编写组专家通讯录”,名单共30人,其中13人来自北京交通大学,7人来自西南交通大学,3人来自同济大学,3人来自铁科院,3人来自铁道部,1人来自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

这份名单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他们的专业包括车辆工程、热能动力、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8个学科。写作时间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7年2月26日到3月8日,组织突击编写;第二阶段从3月9日到3月14日,进行清样校订。

值得一提的是,名单中所涉的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属于铁道部所管的部属高校;而张曙光的多篇论文,联合署名中也多有两校师生的身影。

这也并不是张曙光第一次对自己进行包装。

2007年3月,中国铁路进入第六次大提速试车阶段,清华大学的50名教授在校长的带队下,参与了胶济线的试车,由张曙光全程陪同,并在目的地,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带领众教授进行参观,以一次使用PPT的演讲结束。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