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连夜复位三潭印月引质疑 被撞塔出现倾斜
与笔直的雷峰塔相比,恢复后的三潭南塔明显有点歪。 本报记者 钱永安 摄
晚上21点25分左右,石塔被撞跌入西湖底,“三潭”变“两潭”;事发后,西湖水域管理处、杭州园文局等单位连夜行动,8个半小时后,“三潭”貌似恢复。
事关全国文保单位,又是全国著名景点,三潭变两潭又重新恢复为三潭的过程之快,让人产生了一连串疑问。
有网友开玩笑地说,“这是在变魔术吗?忽如一夜之间,说倒就倒,说恢复就恢复?”
三潭被撞,石塔有没有损伤?被撞后,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这期间的匆忙恢复,有没有法律可依?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被撞掉的南塔,到底有没有损伤?
为什么会出现倾斜?
园文部门的回答是,根据现阶段的检查,塔基桩部分有刮擦的痕迹,但是塔身主体并没有找到明显的伤痕,由于外面两道钢制护栏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令塔本体未受到较大冲击和损害。“因为水的浮力和水底厚厚的淤泥,石塔部件掉入水中,也没有明显的损毁。”
换句话说,园文部门认为,此次撞击,南塔并没有出现大的损伤。所以,相关部门现在是“恢复”石塔,并没有发现需要“修复”的地方。
不过,园文部门也强调,撞击肯定会对塔身产生影响。对于被撞塔出现倾斜,园文部门表示已经注意到了。
接下来他们将邀请石质文物保护和结构等方面的专家,对三座石塔作进一步的全面体检和诊断,以判断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以编制下一步的加固纠偏的保护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实施。
连夜复位,是否太过匆忙?
为何不能等到天亮再打捞?
事发深夜,光线黑暗,为何如此匆忙要打捞?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匆忙之嫌。
西湖水域管理处表示,他们是前天晚上10点半接到消息的,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确认后,立即联系了杭州市园文局,文物专家也赶到了现场。
双方分工进行,水域管理处负责组织蛙人在内的救援力量,而园文局专家就在现场察看石塔的“伤情”,专业指导救援。“这样一个分工也就是为了确保打捞的科学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当晚11点多,水域管理处调来了多艘游船,现场架起照明灯,确保了打捞现场的工作环境。随后,两位蛙人到位,打捞工作正式开始。
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在确保没有二次破坏的前提下,也是希望尽可能快一点恢复石塔,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这次意外事故对西湖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
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回答这个疑问,文物专家表示需要了解塔的基本结构。石塔塔顶为青石雕成的葫芦状,塔身呈球形,塔基为扁圆石座,整个塔高约2.5米,但这个塔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由一层层可以活动的部分叠加而成的,每层之间有卡口交错,确保榫卯(sn m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咬合,扣合。
杭州市园文局的专家现场评估发现,石塔每一层的结构都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至于倒入湖中,原因是撞击松动了石塔的结构,类似于一个搭好的积木松垮掉了。
在石塔的结构都被打捞上来之后,工作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又像搭积木一样,把石塔重新恢复了,并没有用到水泥或者胶水。在没有强大外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安装是牢靠的,因为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已经证明了这个设计的牢固度。
所以,杭州园文部门认为,这样恢复并不会对三潭造成二次破坏。
被撞后
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
杭州园文局回答是,他们按照程序上报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