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称包装饮用水标准已开始清理 今年底完成(2)

■ 答疑

Q1 为什么瓶装水标准只有21项?

在《桶(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中,水质指标仅有21项,远远少于自来水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106项。诸如汞、甲醛等毒理性指标,以及pH值、硬度等较为常见的水质指标,都未出现在瓶装水国标中。

对此,王竹天回应称,这个标准的前置条件是水源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即自来水)的标准,因此,在标准中没有必要罗列这些项目,“企业的原料应经过检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使用”。

Q2 瓶装水的水源怎么保证质量?

事实上,市面上很多饮用水并非以自来水为原料。国标中只对水源水做出规定,如何能保证其落到实处呢?

王竹天说,打个比方,就像你要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大米来做饭,只要你符合了这个标准,前面的就不用管了。“要不然那餐饮业给你端一碗饭出来,还得检验100多种农药?不可能。”

他表示,除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污染的之外,标准不对原料再提要求,否则就没完没了了,如果最终的产品就把前面所有的都测一遍,不但保护不了食品安全,还浪费了资源。

Q3 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过时了?

在瓶装水国标中,大肠菌群指标为MPN/100ml≤3,而自来水国标中则要求不得检出。中疾控环境所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瓶装水国标中的检测方法是按照旧式的苏联标准,世卫组织更新了检测方法之后,自来水的标准随即更新,而瓶装水标准未更新。

王竹天回应称,他并不是搞微生物的专家,但可以告诉记者,这两种方法技术含量的属性是一回事,“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对于具体原因,他表示,如果记者想要了解,需要找起草的专家。

Q4 为何不同标准中的PH值限定不同?

在自来水国标中,规定PH值的范围是6.5到8.5;在纯净水国标中,这一数值范围是5.0到7.0;而瓶装水国标对PH值则没有涉及。标准与标准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统一的情况呢?

王竹天说,他所在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只是负责安全方面的标准,对于质量方面的标准,归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4个包装水国标中,标题中有“卫生”二字的才是由该中心负责管理。

“举个例子,我们负责大米的安全标准,但大米肯定分一二三四等,那是归相关部门去管。”王竹天说,但由于历史原因,矿泉水国标本应是质量标准,但也规定了卫生指标。

Q5 重金属半年检测一次够不够?

目前企业标准中应该被严格限制的砷、铅、溴酸盐等重金属指标,只是作为“型式检测”,半年检测一次,或是在更改配方、更换设备等情况出现后才必须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频率会不会太低?

王竹天说,该中心制订的标准都是安全标准,这些标准从来不会规定出厂检验方面的内容,过去的一些质量标准确实规定了出厂检验的规则,但那些标准是别的部门颁布的。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