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跳伞表演引发高空情杀案 嫌犯四年拒不认罪

  很多人都会把跳伞列入“人生必做的10件事”这样一个单子里,不过对比利时女子艾尔丝·范多伦来说,跳伞却真的成了她人生的最后一幕。2006年11月8日正午,范多伦和教练马塞尔·索莫斯、两名好友一起从4000米高空相继跃下进行花式跳伞表演,然而她的主伞、备用伞全部没能打开,最后坠落惨死在附近农户的后院里。经过将近4年的调查取证,比利时警方证实这并非意外而是蓄意谋杀,并且将同她一起经历最后一跳的好友、26岁的小学老师艾尔丝·克莱门特斯送上了审判席,而她的动机居然是由于“三角恋”而起报复之心。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曹政宁

  克莱门特斯、范多伦这两名女性不仅有着相同的名字艾尔丝,也有一个共同的情人,那就是她们的教练荷兰人马塞尔·索莫斯,也许这就是酿成惨剧的源头。事实上她们俩的这两段恋情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索莫斯在案发前已经有了结婚8年的妻子,更不用说时年38岁的范多伦不仅有丈夫,还有一双年近20岁的儿女。

  至于这场“三角恋”涉及的5位人士谁是知情者、而谁是被蒙在鼓里的,这些现在已经无法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2006年11月8日那一天,他们的生活都处在看似平静的状态中,除了罪犯,没有人意识到一场风暴已经来到了他们身边。范多伦头盔上的摄像头记录了她人生最后20分钟所看到的一切,11点50分,她、克莱门特斯、索莫斯以及另外一位朋友汤姆·博尔修斯一起在已经升到4000米高空的飞机机舱里做准备工作,这天的花式表演中,他们将在第二组登场,动作是4个人在空中手拉手搭出一个星形图案。

  这是非常适合跳伞的一天,位于比利时东北部的通格尔镇在这个深秋时节却还保持着春天般的气候,从范多伦的视角看出去,天是清澈的蓝色,身边的情人索莫斯微笑地注视着她。这对范多伦来说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表演,她感觉非常轻松,甚至还把身体探出舱外欣赏了一下美丽的风景,毕竟她已经有了十几年、多达上千次的跳伞经验。

  12点10分,博尔修斯朝大家挥了挥手,笑着给出信号,意思说该是出发的时候了,接着索莫斯、范多伦跟着他跳下了飞机,克莱门特斯不知道为什么耽搁了半分钟,于是原定4人联手临时变成了3人搭出图案。看样子进行得非常顺利,于是到了离地大约1000米的时候他们松开手,准备各自打开伞包进行降落。事情开始不对劲了,范多伦的镜头视角从水平变成了仰视,她抬头看见伙伴们都打开了降落伞,只有自己在以自由落体方式下坠,她左右扭动可伞包没有任何动静。

  “艾尔丝尝试了一切可以拯救自己的办法,她试着打开备用伞,可还是没能打开,永远没能打开。”送他们到空中的机长卢克·德格斯在远处目睹了一切,留给范多伦的时间非常有限,其实你可以计算一下,从4000米高空自由落体到地面大约28秒钟,而在这半分钟里前3000米、即他们做出花样表演的时间要占24秒多,也就是说仅仅不到4秒钟范多伦便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她撞击地面的速度大约是每秒282米,摄像镜头在持续疯狂抖动后,最终画面定格在后院一片矮树丛上。

  疑点重重 伞包多处被动手脚

  惨案发生后警方检查了范多伦的伞包,发现了3个疑点,首先主伞的绳结纠缠在一起,备用伞的绳索被剪断,而应该帮助主伞打开的导伞不翼而飞,同时留下清晰的被剪断的线头,可以肯定这是起谋杀,并且罪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不让范多伦有任何逃生的可能。

  如果在案发后1个月、也就是第二次接受警方调查前一晚,克莱门特斯没有试图自杀的话,本来警方并没有这么快把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她跟命案联系到一起。然而这反常举动让她暴露了出来,于是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开始回忆起了范多伦坠落后的情形,“每个人都沉默了,你当然知道这是致命的,可我们都不敢相信,没有得到最终确认前,你当然期待会有奇迹发生。”伊迪斯·苏莫尔吉在法庭上这么说,她也是跳伞俱乐部的成员之一,大家都在为范多伦祈祷,只有克莱门特斯例外,“她模糊不清地冒出二三个词,然后突然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要知道那时候我们都没确定范多伦已经去世了,我心里想,‘拜托,别这样好不好,还不一定是最坏的结果。’可她就是不能控制的大哭,非常夸张。”

  证人们都有各自的发现,比如说经历了一切的博尔修斯提到了导伞的问题,事实上当时警方并没有公布导伞失踪的信息,而案发3天后,克莱门特斯却带着他在树林里“巧遇”了挂在树上的导伞。

  “我在开车,根本不会抬头去看树上有什么东西。”博尔修斯回头想想这肯定不是什么巧合,克莱门特斯显然知道导伞已经被剪断,并且是带着目的去找的,“后来我们一起吃了晚饭,她还跟我说高速公路上的颠簸是如此厉害。”

  法庭出示了在范多伦家中找到的几封匿名信,其中详细地描述了受害者的婚外情,经鉴定乃是出自克莱门特斯之手,她的嫉妒之心以及杀人动机可见一斑。证人们逐一作证说她在平时就很急躁、总是希望得到关注,总而言之是一个“戏剧女皇”性格的人,而法庭的精神分析师也根据她的精神状态给出定论,说她具有典型的反社会人格。

  缺乏证据 嫌犯四年拒不认罪

  有动机、有作案能力,按理说这案子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可调查了将近4年之后还是没到得出定论、让犯罪者受到制裁的地步。庭审已经持续了2个星期,克莱门特斯依旧拒不认罪,说“当时的事情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什么都没做过”,事实上她一点都不害怕,因为2008年1月她已经经历过被羁押待审的过程,但最终指控被取消了。她的辩护律师埃尔斯特便抓住这一点不放,“我的辩护人已经被逮捕过一次,可是她没有动机,都说她和索莫斯有情爱纠葛,可他们俩不是正在热恋中吗?而且关键是控方没有任何证据,这和2008年的情形一样,后来她被释放并且通过资质考试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我相信艾尔丝·克莱门特斯是清白的。”

  辩护律师自然是向着自己的客户,不过埃尔斯特也指出了迟迟无法给克莱门特斯定罪的关键,那就是缺乏证据。到目前为止,控方并没有给出直接证据,也就是说他们无法证明范多伦伞包的绳索是克莱门特斯剪断的。与此同时,法庭又接到一封有着鹿特丹邮戳的匿名信,说索莫斯才是主凶,毕竟他跟受害者每周都同床共枕,更有机会接近她的伞包。

  受害人夫 控诉嫌犯赢得眼泪

  有嫌疑的岂止索莫斯一人,这组“三角恋”牵涉到的5个人,除了死者外人人都有问题,也就是说范多伦的丈夫、珠宝商简·德怀尔德也有古怪之处。庭审当天,他把17岁的儿子、19岁的女儿都带到了法庭,完全不管那些可怕的现场照片会对孩子们造成怎样的心理阴影,已经长得比父亲还高的儿子瑟瑟发抖,不断别过头像个小孩子那样用脸贴住德怀尔德的脖子,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鳏夫做出一番充满感情色彩的演说,“我不是个喜欢哭泣的人,可克莱门特斯杀死了我两个美丽孩子的母亲,从我身边抢走了我的妻子。”50岁的他用一种软绵绵的声音讲了半个小时,赢得了不少人的眼泪。

  他说妻子的死在短时间里给了他三重打击,首先她不仅是去世了并且是被谋杀的,其次他发现她在之前5年一直过着双重生活、一直在背叛他,更可怕的是当她说自己在跳伞俱乐部过夜时,实际上是跟他们全家的好朋友索莫斯鬼混,而他一直以为自己娶到的是个忠诚的女人。德怀尔德一口咬定自己对范多伦的外遇一无所知,从他家里找到的匿名信他连看也没看过,“艾尔丝平时24小时跟我在一起,我们一起去商店、一起回家,我们从来没吵过架,我一点也没对她起过疑心。”那么如何解释5年来范多伦从来不在自己家里过周末,并且不管天气多恶劣都要去跳伞俱乐部?“我想那就是她的习惯,跳伞爱好者都这样,他们总期待着下一刻天气会变好,她在跳伞中得到了如此多的满足感,我从来没想过要阻止她。”

  德怀尔德没有提到索莫斯,只是跟后者一样把矛头指向克莱门特斯,他回忆起案发后自己去俱乐部收拾妻子遗物的场景,“大家都没说话,克莱门特斯走上来介绍自己,脸上带着讥讽、冷笑的表情。当时我心里一片混乱也没有去想,照理说她应该是艾尔丝的好朋友,可她一点也不悲伤,她真是感染了我们一家的可怕病毒。葬礼时候也一样,有那么一秒钟我跟她视线接触,我几乎觉得自己是看错了,因为她居然在笑。”可惜他和索莫斯的证词都只能作为间接证据,克莱门特斯究竟是被定罪还是跟2年前一样拍拍屁股走人,漫长的庭审还将继续下去。

  出轨情人

  落井下石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的目击证人和案子的关键人物——跳伞教练索莫斯,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被多次传唤,而且每次还都有新发现。不仅如此他还很享受被记者们采访的感觉,时常在镜头前侃侃而谈长篇大论,“也许很多人会称我是混蛋,可就像《圣经》里说的那样,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砸我。”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了受害者,“搞成三角关系是我的错,可巴布丝(克莱门特斯的昵称)一直在感情上敲诈我,她威胁要把一切都告诉艾尔丝(范多伦)的丈夫。我以前一直觉得她是个可爱、情感丰富的姑娘,可现在艾尔丝死了,巴布丝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她早就不是我最初认识的姑娘了。”说是这么说,可证据显示他口中“带给我此生幸福的”范多伦死后,克莱门特斯多次在索莫斯家里过夜,与狼共枕说的就是他。

  现在,索莫斯还不断地落井下石,他揭发了克莱门特斯动杀机的时间和地点。那是案发1周前的星期六晚上,按照索莫斯的说法,在这天前克莱门特斯根本不知道她的情人已经另结新欢,因为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总是星期五和克莱门特斯过夜,然后星期六和范多伦在一起,并没想到克莱门特斯会在星期六晚上突然来到他的公寓。“我没有邀请她,可她还是来了,如果她不喜欢眼前看到的一切,她原本可以离开的,可是她留下了,她哭了。”那天晚上克莱门特斯睡在了客厅的地毯上,“我和艾尔丝在床上,我想也许巴布丝被卧室里的声音刺激到了,然后就破坏了艾尔丝的伞包。”

(责任编辑:兰克辉)
来源:搜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