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非父子 但有父子情

本报记者 张诗绮 张继疆

每晚7点,正是万家灯火通明之时,位于市中心城区长安路和北京大街交叉口的交警浉河区勤务大队肖家湾中队的值班岗亭内,就会迎来一个特殊的“编外人员”——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黄龙(化名)。当这个如同“小萝卜头”般的孩子扒在岗亭的窗台上,露出一双乌溜溜的眼珠子,中队的执勤民警们就会亲热地把他迎到岗亭里,摸摸孩子的头,整整孩子的棉袄。交警值班岗亭内怎么会出现一个小学生呢?

这还得从三年前说起。三年前的一个夜晚,交警刘建伟到附近的夜市吃饭,遇到了穿得脏兮兮、正在可怜巴巴地向在大排档吃饭的顾客伸手要钱的小黄龙,出于警务人员的职业习惯,刘建伟仔细地了解了一下孩子的情况,这一了解,孩子苦命的童年让他顿生恻隐之心:当时小黄龙只有九岁,由于其父亲是聋哑人,母亲在他出生时难产死了,黄龙只有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在奶奶家里,姑姑整天在蹬人力三轮,姑父在街边修车,整个一家每天的生计都成了难题。九岁的小黄龙面黄肌瘦,由于没有户口、出生证明等相关文件,不仅发育明显不良,而且没有入学,大字不识一个,每天就靠着在大排档行乞生活。刘建伟张罗着帮小黄龙落了户口,又到附近的小学,好说歹说,让他入了学,为了保证一家老小有个能糊口的工作,又找到附近一家酒店的经理,安排小黄龙的奶奶在那刷盘子,每月能挣一千块钱。尽管是义务教育,但每学年的书本费等杂费,依然让这一家子犯了难。刘建伟又自掏腰包,每年都帮着小黄龙解决学费问题。每天傍晚,当绝大多数家庭都一家团聚的时候,奶奶、姑姑、姑父还都在外为生计而奔波,小黄龙放学之后,就会到岗亭来找自己的警察叔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警亭里执勤的其他民警也与这个孩子渐渐熟悉起来,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温馨的一幕。

如今小黄龙已经上了小学二年级,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形看上去还是如同八、九岁的孩子,看到记者这个陌生人出现,他还是怯生生地直往刘建伟身后躲。刘建伟拉着他来到路边,拿出手机,对着车水马龙,跟孩子一起玩起了自拍的游戏,孩子脸上这才绽放出了笑容。

“吃饭了没有?”拍完照,刘建伟问小黄龙,见孩子摇摇头,他拿出10元钱,放到孩子手里,“快去吃点饭,别饿着了。”看到孩子拿着钱远去的身影,刘建伟对记者说:“咱能帮他的也就这么多,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