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五次盛赞习仲勋:比诸葛亮还厉害(5)

1975年,父亲虽然“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休息”。组织上安排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我家,在工人宿舍区。当时,家里热闹,不断人,“谈笑有乡邻,往来皆百姓”。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有了伙食改善,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只要我在他身边,就招呼我一起泡。一块儿泡着的,还有下夜班的几十个工人。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旧址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我能感觉到:父亲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似乎是他内心本能的呼唤。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记得父亲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时,我19岁,在北京服务机械厂当工人,先当翻砂工,后来改变工种当车工。当车工时,起先干16车床,后来“进步”了,干18车床、20车床,直至干30车床。30车床加工大部件,走刀时间稍长,走刀间隙,师徒俩够时间互相点颗烟。记得我节假日回到洛阳看父亲,很得意于自己的“进步”,告诉父亲说,终于干上30车床啦,我可以不那么累啦!父亲沉默半晌,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去干翻砂工更好,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才能与工人的心贴得更紧,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父亲的话,对我影响至深:当工人4年,一天没敢懈怠。师傅见我干活踏实,可每天只吃一盒白饭、一勺猪油、一撮盐加白菜,就常常把卷着大葱猪头肉的烙饼塞在我饭盒里。那4年,我几乎每年都评上先进生产者、师徒模范,至今,妈妈还珍藏着已发黄的当年的奖状。

为了让我这个小儿子离人民近些、再近些,父亲还对我提出很严苛的要求:1975年秋天,我和哥哥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我,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大姑是父亲的亲妹 。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习仲勋秘书:老领导曾告诫当秘书既无权又有权

田进是1981年至1988年给仲勋同志做秘书工作的。他还记得,当时是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康一民同志亲自把他送到仲勋同志办公室的。仲勋同志亲切地对他说:“当秘书既无权又‘有权’”,要“谦虚谨慎,仔细认真,边学边干边积累”。“这几句平常而有分量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田进说。

第一,始终对党充满着感情,坚持党性原则

仲勋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职位高低,无论顺境逆境,想问题、做工作,始终以党的事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为重,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文革”前后,仲勋同志从49岁到65岁,蒙受不白之冤长达16年之久,经历了坎坷漫长的审查、批斗、下放、关押和监护的岁月,他的内心十分痛苦,身体受到创痛,全家受到株连。但他坚信自己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对党无限信赖和忠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对理想信念发生过怀疑和动摇,从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也没有动摇过对毛泽东同志的尊重,相信自己的问题一定能够公正解决。

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仲勋同志以他宽阔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没有计较过个人恩怨得失,他一如既往、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坚持原则,不做违心的事。同时,他努力工作,要把失去工作权利的16年补回来。“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毛主席当年给他的题词真是恰如其分。他也曾对我说:“一个共产党员,还有什么比能为党多做些工作而感到幸福和自豪的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