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公安局教导员自杀 曾投千万元参与民间借贷(3)
这个疯狂泡沫的破灭,是在2012年年底。标志性事件,是大户、黄金大王张孝昌跑路。
12月1日,整个神木县的居民陆续发现了“黄金大王”手机关机,门面紧锁,金器入库的新闻。
这个消息令全县大多数存款户们震惊。亲近如周采贝(化名)和訾卡儿,她们作为张孝昌同住一栋楼的邻居,和分别存进去了98万和60万的债主,对张资金链的紧张、跑路的计划都一无所知。
12月2日,她俩赶到神木县公安局报案,发现队伍已经排到了门的外边。
12月5日,张孝昌返回神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并被监视居住。2013年1月16日,张孝昌被解除监视居住,转入刑事拘留。2月2日,神木县检察院批准对张孝昌逮捕。
在神木县的民间借贷圈中,“黄金大王”张孝昌是一面旗帜。从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初,张孝昌借入借出的资金累计达到101亿元,其中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
对神木县人民而言,张孝昌涉贷的这些枯燥数字,远不如他的“金山银山”来得震撼。在当地,张开设的三家金铺,及囤有的数吨黄金和上百吨纸白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2012年11月30日晚,张的跑路,亦标志着神木县民间借贷风波中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此前,神木虽然偶有债务人携款潜逃的先例,但直到张孝昌案发,危机感才普遍掠过神木县民众的心头。
从张孝昌被捕到如今的近半年里,神木县的民间借贷困局已全面爆发,神木县无数人撞得头破血流。
从2012年至2013年7月,神木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4786起,涉诉金额达32.17亿元,涉诉人数7658人;在县公安局立案侦查的借贷案件7起,涉案金额达43.1亿元,涉案人数1247人(户)。
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律师武广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12年年末开始,他平均每两三天就能接到一个有关民间借贷的案子,至今已累积了几十个。
而正是在张案的处理中,神木县政府引发了民众的信任危机。
在张孝昌案长达半年多的处理过程中,神木民众慢慢发现,虽然银行、大户(超过亿元的债权人)都被张赖了钱,但毫发无损,案件中所有的亏空几乎都被散户(存款额在亿元以下的)所承担了。
张孝昌曾向工行贷款8亿元,抵押物主要为3.3吨黄金。张案案发后,工行将黄金抛售,不仅本金利息全部追回,还盈余1.9亿。
此外,张孝昌向五个大户借款时共享了120多吨纸白银的账户和密码,经过抛售,扣除本息后,亦剩下五千余万;五大户以外的28名大户,虽然本金没有全部追回,但利息共拿到14.3亿。
多名神木散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张孝昌案处理中优先获得照顾的大户中,多有官员或官员入股的背景。其中,经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核实的大户有前农村商业银行行长李德江、前矿管办书记王明发。
张孝昌经过银行和大户们瓜分以后的财产,仅有4亿留给剩下的431名散户。张孝昌共欠他们22.6亿元,扣除张孝昌事发前支付给他们的6.6亿利息后,还剩12亿本金的窟窿。
让领导和大户先走,成了此次民怨积累的原因。警报从未响起
神木县委县政府自信“神木县和鄂尔多斯不一样,神木县有更为多元的产业结构”。
有两个信号表明,神木县的民间借贷危机并不是一个难以察觉的暗礁。
首先,2011年,神木县金融办的数据表明,该县贷款约68%流向了煤炭、化工电力等行业;其次,在煤炭价格逐渐回落的2012年,神木县银行系统放缓了放贷的速度。以当地贷款大户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至2012年8月末,其累计发放煤炭企业贷款2.9亿元,同比下降了7.318亿元。
这说明,神木县政府不仅对当地民间资金的流向有所察觉,并且知道那是一块危险的区域。但事实上,警报从未拉响。
前神木县政府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鄂尔多斯因民间借贷崩盘后,神木县委县政府自信“神木县和鄂尔多斯不一样,神木县有更为多元的产业结构”。事实上,神木县看上去多元的产业如焦炭、电力、信贷,实际上都与煤炭有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