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聘任制”公务员:用编制换高薪 不能升迁
刘文宣 42岁,宣汉县住建局城市总规划师。主要工作负责全县城乡村建设规划,年薪12万。
蒋德元 48岁,宣汉县畜牧食品局总畜牧师,主要负责畜牧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以及科研,年薪12万。
张文茜 27岁,宣汉县档案局聘任制公务员,负责该局的档案管理工作,月薪2000元。
年薪可以达到16万,比当地县长工资还高。日前,四川首批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届满一年,刘文宣、蒋德元、张文茜和王异这四名四川省目前为止仅有的聘任制公务员迎来考核。这场考核,不仅将直接决定4人的未来,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年前,达州宣汉县试点招聘四川首批聘任制公务员,还在华西都市报上刊登了招聘公告。随后刘文宣等四人以“四川省首批聘任制公务员”的身份到宣汉开始了新的工作。省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当时曾介绍,聘任制公务员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一项重点突破项目。
这一年里,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职场故事?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其中3位聘任制公务员,并进行了调查。
待遇跃升局领导 享受副科待遇
拿10多万年薪肩上的责任也更重大,有时为拿出一个方案,刘文宣会加班至凌晨两三点。
时光倒回至2012年5月28日,宣汉县住建局来了位新领导——41岁的刘文宣任职总规划师。员工们对新领导并不陌生,刘文宣已与大家并肩工作20年。此前,他是单位“规划股股长”。因身份是事业编制,他的职务始终得不到组织部的认可,只能称其为“规划股负责人”。担任总规划师后,工资翻了近6倍,年薪高达12万,还有5万奖金。除了收入猛增外,刘文宣跃升为住建局领导层级,供他发挥的空间和平台也更大了。
本科毕业后,刘文宣分配到了宣汉县住建局测绘队。他收获了高级职称,并成为宣汉县唯一拥有注册规划师资质的人。2011年,宣汉县发布公告,住建局招一名聘任制公务员任总规划师。
刘文宣悄悄报了名,但他一听到“必须完全辞掉事业编制工作”的规定后就有些犹豫。
“他有‘铁饭碗’情结,我多次找他谈话,直到最后他都不是很愿放弃事业编制。”宣汉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股股长黄橹洁说,他给刘文宣算了一笔账:当聘任制公务员的总规划师,享受副科级待遇,跃升为住建局领导层级,干得好年薪能拿17万元,相当于他以前收入的6倍,比县长都还高。如果干完一届3年,收入相当于在以前的职位上干了18年。假设续聘3年,就相当于干了36年。算完账后,刘文宣痛下决心辞职。
任职第一个月,刘文宣领到手的工资有8000多块。不过,刘文宣感觉如履薄冰。“领导期望高,收入高,同事们都盯着的。”为了适应新岗位,他将家里的书抱到了办公室,堆得到处都是,没事就翻看。有时,为了拿出一个方案,会加班至凌晨两三点。
“单位中,难免会有人对刘文宣的高薪羡慕甚至嫉妒。”接替刘文宣当规划股股长的武学平说,但拿10多万年薪肩上的责任也更重大,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他认为,“这种压担子的方式应该进一步扩大”。
试点一年,刘文宣干了不少以前他想干却干不了的活,也不再纠结于“铁饭碗”。刘文宣说,即使自己哪一天被解聘了,凭自己的履历,找一份高薪工作不难。“在一些企业里,能挣到的钱还不止这么多。”
当老板的市场经验派上用场
蒋德元“下海”积累的那些市场经验派上了用场,这也正是组织部门最看重他的地方。
采访中,无论是聘任制公务员本人,还是他们的同事,记者听到了同一个声音:聘任制公务员给体制外的能人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蒋德元也这么认为,他很感激这次试点机会,让他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蒋德元身上有多个“第一”的标签。他是老家山里第一个大学生,是四川省第一批聘任制公务员。
1985年大学毕业后,蒋德元到宣汉县畜牧局当公务员,工资始于43.5元。干了10多年蜀宣花牛选育科技实验工作,辞职前当了8年中层干部,历任畜牧局业务股、生产科教股、政策法规股等部门的股长。2003年,不安分的他考起了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后合并为西南大学)研究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