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致婴儿体内重金属超标(4)

关不掉的

5月9日,广东省环保厅、省监察厅在广州联合召开2013年全省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工作新闻通报会, “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连续第二年被列入“十大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

镇里所有的公务员都会说:“比以前好多了。”哪怕他们说此话时,焦臭的空气仍旧在刺激着鼻腔。

贵屿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小张,家在海门镇,通勤距离数十公里。从南海舰队退役后,小张来到贵屿做公务员,并经常因加班留宿贵屿,有时周一到周五都长住于此。小张说:“从前,贵屿镇上的味道比现在呛人多了,特别是酸洗的味道,弥散到空气里,让人喉咙口咸得发苦。”如今,酸洗产生的酸咸苦味,已经基本从空气中去除,只留下塑料焚烧金属烧熔产生的焦臭,那是“烧板”高炉依旧在运作的“功效”。

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6月14日报道称,“贵屿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省的高度关注。去年3月16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广州约谈朱小丹省长,核心话题就是贵屿的电子废物污染;12天后,省环保厅和监察厅宣布,对贵屿镇电子废物污染问题实施挂牌督办。高压之下,潮阳区从去年3月至今先后召开了4次动员大会,强力推进贵屿环境整治。截至今年6月,贵屿已捣毁酸洗加工场52宗、拆除焚烧电路板高炉6条,查获非法酸液60吨,刑拘责任人11名,其中5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贵屿镇党委委员欧伟明向《新民周刊》表示:“酸洗加工厂已经全部取缔。”

即便酸洗加工厂一夕取缔,其留下的祸患,却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去除。空气依旧够呛,河流与土壤的污染更难根除。贵屿镇内的北港河是练江支流,曾是大批非法酸洗加工厂的聚集地,酸液直排河道。当地村民说,以前端午节的时候,大家还能在北港河扒龙舟,现在走到河边都感到恶心。根据镇上的说法:“2006年以来,潮阳区、贵屿镇两级已投入5500万元,清理疏浚河道21.3公里,清除污染杂物垃圾12.4万立方米。”目前,镇上也在抓紧启动北港河排沟底泥环境修复示范工程,称是“确保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然而,即使从当下做起,也不知何时能恢复最初在河边种植榕树时的模样。

《新民周刊》记者在贵屿镇党政办看到一份名单,是下属一个村上报的“保留电子垃圾拆解生产能力企业”名单。记者粗略看一眼,每户保留的年生产能力有17吨,有15吨。

根据贵屿镇提供给记者的《综合整治情况》,“已核实拆解单位5169家,其中列入整改3026家,列入取缔2141家。已完成整改3006家,已取缔2143家,总体改进度99.61%。其中,通过环评2524家,办理工商登记1332家,办理税务登记1155家”。

如果以列入整改的3026家为基数,保守估计以每家保留生产能力15吨算,贵屿暂时仍将保留电子垃圾拆解家庭作坊,处理能力每年近5万吨。6月5日,在汕头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局长黄腾远称,环保部门正在对贵屿电子垃圾处理“进行全面整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贵屿镇新成立的环保执法队,仅有15人。执法队号称“发现了本该整改的作坊,没有安装集气罩的,立即取缔。如果生产部分有火炉的,火炉立即拆掉。如果不拆不整改,也可以通知南方电网,立即停电。”虽说镇上执法态度坚决,可是以这15人来面对几千家作坊,怎么可能应付得过来呢?

这些工业用电接到住户家中,本就是私拉黑电黑户,可目前镇里根本没有能力一刀切。另一方面,在姚佐雄看来,一刀切电,等于一刀切了群众生计。

最近媒体还接到曝料称,“有不法分子专门从贵屿的小作坊收购拆解后的电路板,转运到澄海、揭阳、饶平等地再偷偷进行‘酸洗’或者‘烧板’。”

贵屿未来

去年12月以来,潮阳区的领导班子成员,每一个副区长、每一个区委常委带领一个工作组,到贵屿相关村蹲点。

“取缔酸洗企业,可以说是贵屿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可难啃的骨头还是在后面啊。”一位家住潮阳区的国企人士向记者摊牌,“政府管企业,是最容易的。可接下来,如何去管那些家庭作坊?”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