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人生一世终归尘土 要活得正直真诚(2)

她用自己的际遇鼓励清华学子“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能不屈不挠,让每一天都充满梦想,向宏伟的未来和宽广的世界奋勇前进。”

礼物

朴槿惠获赠冯友兰书法手迹

父母遇刺后朴槿惠伤心欲绝冯友兰著作成为她的“生命灯塔”

昨天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亲自主持朴槿惠的演讲,他对朴槿惠说:“阁下的精彩演讲,获得阵阵掌声,据我所知,这个掌声是这个报告厅我当校长以来最热烈的掌声。”话音刚落就引得全场再次热烈的掌声和愉快的笑声。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代表校方向朴槿惠赠送了清华老校门的模型,希望她再来清华作精彩的演讲。随后他用一句“好事成双”,又引出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中国哲学家冯友兰题写的书法。

“据我所知,总统阁下非常喜欢阅读中国的哲学书籍,特别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胡和平向朴槿惠介绍,这本书正是冯先生在清华任教期间写的。

冯友兰先生的女儿,也是清华大学校友、知名作家宗璞,今年已85岁高龄,因身体不适无法亲自前来,她特别委托冯友兰的学生、清华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转赠这件礼物。

陈来向朴槿惠介绍,这是冯友兰先生89岁高龄时写的一幅书法手迹,内容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唐诗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尤其是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形容人的高洁品格”。

陈来对朴槿惠总统说:“冯友兰先生已故去20多年,我想他如果还在世的话,一定也非常高兴把这首诗题写给总统阁下,因为总统阁下是他的书的知音。”

朴槿惠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在演讲中说,她最初的理想是研究电子工程,成为专业人才。但父母的遇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伤心欲绝的朴槿惠,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书籍,其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帮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链接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河南省唐河县人,出生于1895年,1990年逝世。

冯友兰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被编入中学教材。

评价

用受访国家语言演讲显素质

400多名清华大学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听了朴槿惠的演讲。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研究生梁业珍觉得,总统穿与清华校徽一样颜色的紫色西服,并用汉语开场,说明她对这场演讲精心准备。

这位1990年出生的清华女生说,此前看过朴槿惠的很多资料,印象最深的是她多次提到喜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我觉得她对中国有着很深的理解,这对日后中韩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梁业珍说。

在昨天演讲的提问环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发展规划中心博士三年级学生杨默第一个被点到提问,她问朴槿惠“您认为未来东亚是否会形成类似欧盟这样的共同体?如果有可能的话,韩国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杨默表示此前比较关注东亚合作的构想和愿景,朴槿惠演讲中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打动她,因为一些核心问题的解决目前确实难以给出一个时间表,所以尽管总统只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她的问题,她“还是很满意的”。

对朴槿惠关注已久的杨默提到,上月朴槿惠访美时用英文演讲“很出色”,“在国家领导人层面,到对方国家用对方的语言来作演讲还比较少,能显出她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杨默认为,当前国际政坛给予女性越来越多的机会,此次朴槿惠的“清华秀”让她觉得延续了一贯的“朴槿惠风格”:“温和亲切,但是话语中能感受到她刚毅的性格”。

行程

朴槿惠抵西安将参观秦皇陵

昨天下午,韩国总统朴槿惠乘坐的专机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始2天1夜的访问西安行程,这也是韩国总统首次访问西安。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