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效忠:择水烹茶话古今(2)



  同时,古人按地域或地点评水优劣更是值得一提的。据唐后期茶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载,刘伯刍曾排出七处宜茶之水,陆羽排了二十处。如果按类别划分他们排出的宜茶之水,泉水占比例第一,仅陆羽排列的二十处宜茶之水,泉水就达九处之多;山水次之;第三则是江河湖井之水。按地域或地点评水优劣似乎比按类别更科学些,但由于点评者自身所到地域的局限和评判标准的不同,他们的排序也给后人留下了广泛讨论空间。

  古代茶人凭什么把不同地方的水排出优劣?翻拣茶史,一是有比较统一的标准,二是有一些测试的方法。总结古人评判水质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水要“甘洌”.宋代蔡襄在《茶录》中指出:“水泉不甘,能损茶叶。”凡甘泉之水皆有清凉感。二是水要“鲜活”.所谓“鲜活”是指新取的有源溯之水。陆羽的“山水上”之说指的就是活水。宋代唐庚的《斗茶记》指出:“水不间江井,要之贵活。”三是水要“轻洁”.所谓“轻”是相对“重”而言,好水“质地轻,浮于水”,劣水“质地重,沉于下”.从宋徽宗赵佶到乾隆皇帝,都视“轻水”为好水的重要标准。

  古代茶人用什么方法测试水的高下呢?归纳起来主要用五种方法辨水优劣。一是味试法。水是无形无味之物,“无味者为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故试水以淡为主,味甘者次之,味恶者为下”.二是煮试法。把所测试之水倒入洁净锅里或壶中烧开,然后倒入白瓷器中澄清,如果有沉淀物,则说明水质不好,“水之良者无滓”.三是日试法。把水放在太阳光下照射,如日光下的水氤氲不清就不是好水,“水之良者,其澄澈底”.四是秤试法。用同一器皿量出相等的不同的水,然后用秤称之,重量稍轻的水是优质水。乾隆皇帝出巡时经常用此法测评水质的好坏。据《冷庐杂谈》记载,乾隆“巡跸所至,制银斗,命内侍精量泉水”,比较的结果,把北京玉泉山的泉水定为“天下第一泉”,并在《御制天下第一泉记》一文阐述评定依据:“尝制银斗较之,京师玉泉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斗重一两;济南之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则较之玉泉重二三厘矣。至惠山、虎跑,则各重玉泉四厘;平山重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西碧云寺,各重玉泉一分,然则更无轻于玉泉者乎?有!乃雪水也。尝收积素而烹之,较玉泉斗轻三厘。雪水不可恒得,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五是丝棉测试法。把所测试的水倒在洁白的丝棉上,等水干后丝棉上没有留下痕迹就是好水。古人的这些试水方法虽然可供借鉴,但未必那么科学。如:以水的轻重衡量水质的优劣,明代的田艺蘅就不赞成“轻者质优”的观点,他认为“源泉水必重,而泉水之佳者尤重”.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宋效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