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遗传承人:老灶戏也有新舞台

信阳网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近七旬的固始灶戏老艺术家曹家振,是原固始县文化馆干部,从1978年起与同事合作搜集整理出的1300行民间叙事长诗《郭丁香》获1979~1982全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二等奖和河南省首届民间文学一等奖,2007年4月,4837行的《郭丁香》一书出版。

  曹家振一家住在固始老文化馆后面的巷子里,两间平房一个小院,房子不大但简洁温馨。曹老先生头发斑白精神矍铄,提起灶戏,老人告诉记者,固始灶戏,在传统曲艺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因演唱“灶王爷”张万良和“灶王奶”郭丁香的故事而得名,俗称“唱灶”,主要由木匠艺人创作演唱。50年代在固始农村还时有灶戏演出,此后便渐渐消失,到70年代被固始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发现时,已濒临消亡。为了挽救这一稀有剧种,自1978年起曹家振与同事彭华厚、李海华等不断下乡搜集整理灶戏材料,而那时会唱灶戏的老木匠艺人都年事已高,都只会唱部分桥段,没有文字剧本加上口头传唱,唱词整理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不是曹家振和文化馆老干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灶戏早就遗失了,《郭丁香》诗集更不可能一版再版”,在场的文化局工作人员如是说。

  灶戏唱词口语化、生活化、乡土化,木工艺术家们对生活十分熟悉,表演情真意切,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为广大妇女和农民所钟爱、传唱。可如今灶戏在中青年一代人中的影响已逐渐消退,这让从事了一辈子挖掘保护地方民俗文化工作的曹家振颇为担忧。如何让这种民间艺术继续传唱,固始县文化部门从排演剧目开始了对灶戏的民间艺术抢救。据悉,春节期间灶戏部分选段编排出的折子戏将由剧院走向人流量较大的街头和广场进行免费演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让回乡过年的固始人也感受到家乡浓浓的年味儿。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何海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