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技术输血吉利 李书福构筑丰田梦
本报记者 寇建东 北京报道
3月9日,当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和沃尔沃汽车全球CEO雅各布,在一份沃尔沃汽车向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转让技术的协议上落笔时,吉利、沃尔沃“双料”董事长李书福离他构筑“丰田汽车”王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董事长(李书福)的设想是,最终(吉利控股)集团形成吉利、沃尔沃及根据这次签署的协议打造的一个全新品牌的三大品牌齐发的格局。”有吉利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将形成沃尔沃—新品牌—吉利(GEELY)由上而下的不同品牌定位,而目前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则成为“吉利”品牌下的产品品牌,“就像丰田旗下的‘凯美瑞’。”
开花结果
“国外企业向国内企业转让技术,(此前)在国内是没有的,沃尔沃是第一家。”3月12日,在沃尔沃汽车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研讨会上,沃尔沃中国研发副总裁沈峰如是评价了3月9日签署的这份协议。
按照协议,除沃尔沃将向吉利转让技术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环保型的小型车平台,及电动车、油电混合车及插入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
事实上,在这份协议正式签署前,在京出席“两会”的李书福已经提前释放出吉利意欲与沃尔沃展开合作的信息。3月1日,《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而李书福在今年“两会”的提案正与此相关。面对媒体,李自我爆料,沃尔沃在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吉利汽车(微博)作为兄弟公司,也应该能够分享这种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一周之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浮出水面,其背后最大的推动者便是在去年11月成立的“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在两年前收购沃尔沃后,有关用沃尔沃技术反哺吉利的话题就没有停歇。及至去年11月,一个由九人组成、李书福亲任主席的双方沟通机构——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而为加强包括这一对话委员会的职能,今年年初,吉利重新布局了其董事局人员构成。“杨总(杨健)改任董事局专职主席后,将进一步强化董事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的职能,更好地行使董事会的职责。”彼时,有吉利内部人士表示。
“这次协议的签署,就是对话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成果。”吉利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表示,“但并不会改变‘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相对独立的关系。”
“中国版”丰田?
通过技术转让,沃尔沃获得资金,吉利取得技术,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商业合作。但对于亟待在中国落地的沃尔沃和意欲成为一家全球性车企的吉利来说,意义又不止于此。
“这一战略举措(指双方技术合作与转让)一定能为两家公司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我们期待着在中国开疆拓土,早日将中国打造成沃尔沃的第二本土市场。”3月9日签约现场,雅各布的期待直截了当。
由于被定性为外资公司,依照政策,沃尔沃落户中国须与吉利成立一家对等股比的合资公司。对于这一难以被沃尔沃方面理解的政策要求,这一协议将有助于加强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并对沃尔沃实现国产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而对吉利来说,这份协议的意义更为深远。安聪慧称:“吉利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授权的技术打造旗下高端产品,在丰富吉利产品线的同时,提高吉利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利用沃尔沃授权的技术打造一个新品牌,这正是李书福的设想。在目前吉利的品牌体系中,曾一度计划主推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子品牌,而弱化作为集团品牌的“吉利”品牌。但时至今日,在三年前确立的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子品牌的市场表现却各不相同。被赋予“豪华、稳健、力量”产品理念的帝豪表现最为出色,其月销近万辆的业绩远高于另外两个品牌。
“吉利旗下的三个子品牌的定位并不清晰。”在业内一再质疑后,吉利在今年初聘请了科尼尔公司对其多品牌战略进行重新梳理。随后,有消息传出,吉利将削减目前的三个子品牌至两个,即仅保留帝豪与英伦品牌。其中,帝豪定位中端,而英伦专攻出租车。
不过这一消息遭到了吉利内部人士的否认,“未来会保留这三个品牌,但会仅作为吉利品牌下的产品品牌。”该人士进一步透露,按照李书福的设想,沃尔沃将成为吉利控股集团的“雷克萨斯”;吉利则成为“丰田”品牌,而现有的三个子品牌将成为“吉利”品牌下的三个产品品牌,“比如帝豪会是凯美瑞。而基于这次与沃尔沃签署的协议,还将诞生一个新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