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第1页:每个人都认识一个“没头脑”和“不高兴”

  泡泡网显卡频道1月14日 “没头脑”和“不高兴”,著名的国产动画片, 故事讲述了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 而在IT业界也有没头脑和不高兴。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没头脑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人云亦云,喜欢跟风。不高兴特立独行总是让人难以完全满意,做个平板电脑,不支持USB,做个手机不支持换电池,而纵观2011年的IT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不高兴。

  不高兴公司iPad、iPad2的问世,再一次创造了IT界的神话,还没等没头脑明白过来,数千万台的销量弹指一挥。天文数字的利润让正在寻求手机、电视以外海量消费电子市场的、算着一款硬件能赚到几分几厘的没头脑们眼球爆炸。于是没头脑们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允许,争先恐后的挤入平板电脑市场,2011年CES上突发式爆出50多款平板电脑,俨然谁不出平板电脑就OUT了的架势。

  没头脑们其实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苹果20年前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而如今个人电脑已然是群雄并起。平板电脑既然市场潜力这么大,必然也将在短期内造就出第二个第三个领军企业。”然而事与愿违,一年过去了,70%以上的市场依然属于苹果,现实让没头脑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无独有偶,次贷危机让一个“不高兴”的国家经济大伤元气,原本近乎神话的华尔街银行轰然倒闭,一切指标都似乎预示着经济体系的多元化时代全面来临。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在“没头脑”身上,世博与亚运二会,GDP荣盛世界第二、皇马球衣销量第二、器官移植世界第二、碳排量2、税负2、两大中石油中移动两大垄断国企的利润等于伍佰强民营企业的总和这一点也很二。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众多的二道出了没头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巨大成就。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蓝筹白马没头脑的经济却陷入了软着路抑或硬着陆的争议。外资热钱逃离,汇率阴晴不定,根据最新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我国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约合22.9万亿人民币),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进出口总额创下年度历史新高。而全年贸易顺差为1551.4亿美元,比上年收窄14.5%。昔日世界发展的希望,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瞬间变成了烫手山芋!短短一年,风云变色,究竟发生了什么足以改变一切的事情?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那些习惯惰性思维,只会拾人牙慧、的五毛砖家们自扇耳光,一时集体哑火。要么对经济走向含糊其辞、说了等于没说,要么干脆表白从不预测经济和股市……。当然还是有一部分有真才实学而又敢说敢言的学者道出了个中玄机。

  生活处处皆经济,新时代IT企业拍案惊奇将讲述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故事……

  第2页:有前瞻性的人和自以为有前瞻性的人

  郎咸平教授著名语录不少,但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我们都看到的,那一定是错的!”第一次听他说的时候,即便是敬重他的小编我都不免心存疑虑。但极具讽刺的事实再次证明,人分两种:一种是有前瞻性的人,另一种是自以为有前瞻性的人,而前者往往是少数……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各有不同。想知道为什么没头脑们会这么“不幸”,还得先说说不高兴为什么这么“幸运”……

  “这还有讨论的必要么?创造出像iPod、iPhone、iPad 这样“革命性”的产品,不成功都难!”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只能说明两点:

  一、你对IT业界很熟悉。

  二、你对IT业界还不够熟悉!

  盘点2011年平板电脑消费市场,为何IBM、惠普成熟的PC销售体系难以在平板市场盈利?日本数码企业设计新潮,质量耐久并不乏科技含量的产品也难以赢得消费群体?

  首先我们得承认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和传统PC相比它的充其量最多只是个比较智能的玩具。一个玩具优秀与否,不在乎它是否经久耐用,是否面面俱到,是否性能最强……,用户最在意它是否“好玩”。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而苹果并不是依靠产品设计而成功(产品设计是最容易被抄袭的),不是依靠用户体验而成功,更不是靠渠道拓展或者营销手段而成功(这方面比苹果更有实力的企业比比皆是)。

  也许上面的话让你大跌眼镜,但事实就是这样。苹果有着和其它公司不同的经营理念,只从外表是绝对看不到它核心的秘密的!

  第3页:为什么说产品设计不是苹果成功的原因

  苹果并非追求完美的公司,乔布斯从始至终从来没有声明自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因为他深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这从苹果的logo也可以看出一二,苹果真正坚持,并取得成功的根源是它独特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而想知道完整的故事情节,还得追溯到1997年。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1997年乔布斯重回阔别12年之久的不高兴公司,那时候不高兴已经岌岌可危了,市值不到40亿美元!那时候,现在的很多没头脑都有实力收购它,但没人这么做,因为当时不高兴的确是糟透了……

  乔布斯回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塑不高兴的设计文化,推出了iMac,让不高兴电脑重新成为“酷品牌”的代表。

  但这举动并不被市场接受,iMac 就像以前的苹果产品一样,依然被小众群体使用。而且资本市场对乔布斯的举动也并不领情,更多的人似乎在围观一个笑话……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在2001年,苹果推出了iPod。当时依然不被大众群体所接受,虽然当时很多人都欣赏这种有创意的产品,但愿意花钱为这种欣赏“买单”的人并不多,不高兴陷入了 “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苹果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一直是中规中矩,虽然在2000年的时候苹果公司的市值曾经达到100亿美金,但那时互联网泡沫所导致的。到2003年初,苹果的市值下滑到60亿美金。6年过去了,除去通货膨胀等因素,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一直在原地踏步……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一些道理,靠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争夺市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设计是最容易被抄袭和模仿的。而所有不能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的发明,对一个公司而言都是毫无价值的。即使它能改变世界,受益者也不会是发明者本人。

  第4页:打死都不敢信!用户体验越差反而越成功?

  但奇迹就是发生在 2003 年的3月,苹果的股价开始长达8年的暴涨。完成了从60亿到3693亿的传奇!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那一年苹果推出了iTunes。这是苹果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之一,也是在之后八年苹果可以崛的前提条件!

  有没有搞错?千夫所指的iTunes:一款功能简单、操作繁杂、但不用不行的类流氓软件居然是苹果成功的原因?

  2003年以前,苹果和索尼、松下、DELL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都只是一家产品公司。虽然苹果的产品很优秀,但在同样优秀的竞争对手产品面前,它是可以被替代的,日本人在电子产品方面下的功夫并不比谁少。

  但iTunes的出现,意味着苹果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销售产品的公司了。苹果通过利用iTunes + iPod的组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自家的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当然,如同蒸汽机车发明之初被誉为最糟糕的发明,iTunes在起初的时候,只是一个和iPod相匹配的音乐管理平台。但乔大爷深知他想做的绝不是一个音乐管理平台。持续不断的更新升级让iTunes从一个鸡肋产品变成如今苹果终端的“管家”,成了消费者的“私人秘书”,无论是 iPod、iPhone还是iPad,iTunes统一管理。

  就算给你一个金牌管家,你也不见得能赚到亿万家产。iTunes本身只是一个“平台”,人们当然不会为了用iTunes去买个iPod,但有了iTunes,才有可能有App Store!

  在2007年,简洁、时尚、科技集其一身的iPhone在全球发布,2008年推出了App Store,有了iPhone+App Store的无缝连接,iPhone在同时代手机中脱颖而出!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掀起了所谓的手机革命,又称之为重新定义手机!而疯狂的销售业绩让原本小众的苹果完成大众化的转身。

  迄今为主,也只有苹果发售产品时店外排起长龙能和火车票发售窗口一拼,这对于其他任何电子产品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而App Store的程序总下载量早已超过150亿次!

  iPhone成功地颠覆了手机产业、iPod成功颠覆了音乐产业,而iPad被认为对纸面出版行业构成了威胁!难怪有人说夏娃、牛顿、乔布斯,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所以说产品设计不是苹果成功的原因,苹果是整合产业链的成功、是植根用户的成功,更是商业模式转型的成功。苹果公司的主要有两个盈利途径:一是靠卖硬件产品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在目前这是苹果的主要利润来源;二是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取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以及获得运营平台的报酬。目前来看,这两个模式相互加强,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5页:知易行难!苹果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如果仅仅让目光锁定在苹果自身,无论分析的如何透彻也都难免片面偏颇。苹果能快速发展将近十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重要到如果没有这一因素作为基础,上面所有的优势都将一文不值,这就是苹果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为什么说苹果全新商业模式难于复制?因为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的模式过于独特,独特到乔布斯一人走过这道门,上帝便关上了它。下面我们就看看苹果模式不可简单复制的根本原因。

  第一:要成功克服行业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标准。

  几乎每一种手机都支持通过蓝牙来共享文件,蓝牙已成为手机行业一个标准,但iPhone 却不支持蓝牙;手机外部存储几年前就成为其他厂商的必备,然而苹果不支持;第二块电池是续航能力的延生,然而苹果不支持;flash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多媒体交互平台,没有之一,但苹果却选择了不支持flash……

  事实上flash本身是一个完善的多媒体交互环境,很多iPhone/iPad app程序完全可以在flash中实现,因为flash是完全跨平台而面相用户的。但正是因为如此,如果开放了flash,就意味着开发人员或用户可以选择放弃IOS,转而直接开发其他平台通用的flash版本,使得苹果应用商店、IOS系统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空壳。

  试想如果苹果上的应用,安卓上全都有,你还会多花一倍的钱去买iPad和iPhone吗?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让苹果成为可被替代的产品,是乔布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换句话说,支持flash就动摇了苹果模式的根基!所以就算为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也要能够克服行业不利于自己的标准,杀出一条血路:“flash,为了苹果帝国的荣耀,光荣的牺牲吧!”

  第二:整合产业链,反时代潮流。

  信息化的时代中,兼容、开放甚至开源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一个特色。在这个特色中,苹果无疑是一朵奇葩。他的封闭的技术和产业链模式,是那么的鲜明而格格不入。

  苹果以它的产品建立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这个系统自成一体!在它牢牢掌控核心资源、技术后,对内开放,对外封闭。这样苹果可以通过重要环节上的垄断来获得丰厚的利润。

  Sacconaghi 在题为《苹果:给 NAND 闪存业输送现金的列车》备忘录中,提到苹果从供应商那里购买 NAND 闪存再卖给消费者,它所赚取的利润是所有 NAND 供应商加起来和的两倍之多。Sacconaghi 预测苹果上一季度的运营利润是 22 亿美元以上(全年 100 亿美元以上),其中 NAND 闪存的运营利润会占比 20%。

  再去看看全球多少工业链仅仅是给苹果生产,看看多少其他厂家拿不到配件,因为被苹果买光了。全球也就苹果敢预付费买断一年产量!所以大多数Android 的NAND内存都很小,而用一堆SD做扩展。所以世界上没有人买到 Retina 显示屏。

  另一方面,苹果公司自然并非在一切技术上都精通,但它会不时的通过收购弥补自身的短板。当苹果公司决定在Mac上使用英特尔芯片的时候,它收购了一家英国的初创公司,利用该公司技术开发的Rosetta保证了Mac向新平台顺利转移,当苹果公司决定开发语音技术时,它收购了Siri,语音识别技术最终应用在iPhone 4S 之上,其结果让人惊异。

  苹果模式:8 年从 60 亿到 3693 亿,颠覆了音乐、手机和出版行业,挑战行业一切标准、违背时代潮流。不得不说这是乔布斯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所创造的时代奇迹。这个奇迹不可复制,这个模式只有在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才能成功。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现在乔布斯离开了苹果,我不认为苹果能够把这个模式坚持下去。也不认为苹果再能创造像 iPhone 这样颠覆性的产品,之前的苹果文化很大部分是由乔布斯所赋予的。这模式注定了成为这个时代商业史上的一个传奇。

  如果一个传奇无法复刻,那仅仅是一个传奇。上帝如果真关上了乔布斯曾走过的门,那么他必定还会开启一扇窗。

  不巧,这扇窗,被韩国人发现了……

  第6页:红海?蓝海?成体系的理论都将很快过时!

  不乏有实力雄厚的集团效仿,挑战行业标准,建立封闭系统来复制苹果的成功。惠普WEB OS无论是界面、多任务、操作感,还是云操作、点金石充电、应用商店都不乏亮点。但终归难以为继,壮士断腕。(后来复产了)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看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这条看似蓝海的金光大道上也是陷阱处处,风险难测。那剩下不被大家看好的夕阳传统PC行业岂不是更加悲惨?

  思维的僵化,非一日之寒。数十年的想法难以一夕改变,但每个时代每个行业,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真正具有前瞻性的人改变一切,李健熙就是其中之一……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没有三星CEO李健熙的危机论,也许就没有今天三星电子的辉煌。如果你是处在他的位置,你可以想象出当年三星做手机需要面对的是怎样强大的敌人吗?

  诺基亚: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欧洲诺基亚西门子(诺基亚有50%的股份),英国塞班公司,英国VERTU等 。全球拥有9个工厂,其中亚洲4个、北美1个、南美1个、欧洲3个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成立于1928年,摩托罗拉发明第一款手机开始,摩托罗拉见证了迄今为止的整个手机发展史,摩托罗拉无线电应答器被用于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数字手机,第一款双向式寻呼机,第一款智能手机,全球第一个无线路由器。摩托罗拉在手机通讯行业拥有的专利数不胜数,无人能出其右。

  而1876年在瑞典创立的,有军火商背景的爱立信就更不用多说,全球40%的移动呼叫通过爱立信的系统进行。

  这三家公司两家是清朝成立的,一家是民国成立。都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从专利技术到核心研发,从品牌价值到资本实力都是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一家韩国公司在这个行业能有多大作为?

  但是三星电子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获得了成功,2007年击败摩托罗拉,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生产企业;2009年三星电子手机全年销售量达2亿3500万部,继诺基亚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表现均非常强势,被称为iPhone最强大的对手。

  曾在谷歌身上吃了大亏的苹果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最近和三星之间开始交恶,官司不断。这也难怪,在核心利益上,插昔日伙伴两刀再稀松平常不过了。

  第7页:IT企业发展必须认清的铁则和本质

  三星集团第二任总裁-会长李健熙始终强调‘危机’二字,如果既不要蓝海红海战略,也不要看技术和潜力发展,因为这些都是浮云,真正重要的只有一点:行业发展的本质!从本质中找到危机并克服,就这么简单!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这就是一度被视为笑话的李氏危机论。稍微有点企业经营经验的老板、高管们都在看李健熙的笑话,然而他们脸都笑抽了,笑话也没看到,最后却见证了一段神话。

  事实上严格的说,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李氏危机论,你去百度谷歌也难以找到原文,因为李氏危机论简单到可以高度概括总结为几句话。李健熙不是哲学家,也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他是个实干家。想要了解李健熙的思想,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叫做IT产业的本质。

  ● IT技术是不可被隐藏的,而且不能超过美国。

  这段话其实是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观点,在下深以为然,在这里说明一下。IT产业的新技术,如果不做推广,为人认知,形不成行业标准,就会在短期内被另一个也许并不是非常高明的,但是更加大众的技术所排挤。这就是为什么说“技术是不可被隐藏的”。其次产业的成功,技术只是其中一环,只在技术环节超越美国只会让自己沦为非主流,当年IBM开发286投入大量研发成本,打败了苹果电脑,但却造成了业界仿造。由于仿造着不需要如同IBM一样 的花费大量研发支出,因此成本较低,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得IBM利润大幅下降。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因此IBM在开发386时,就加入了微通道(隐藏性的协议与通讯模式),杜绝了仿造,但同时IBM也破坏了IT技术不可被隐藏的第一定律。由于全世界的其他软硬体厂商都无法了解微通道,因此其他厂商自行开发386的结果,不但造成了康柏的兴起,也造成了IBM与全世界的386都不兼容的后果。1989年IBM的首席执行官下台,而IBM也差点倒闭。

  另外再举一个例子说明IT技术是不可能超过美国的。处理机包括了1,存储器、运算器(CPU)和输入输出三大块。因特尔,AMD首先开发CPU。日本富士通后来居上,在286时代开发了更高效率的16位数286。但问题是日本富士通的CPU和因特尔不兼容,因此只要使用了富 士通的CPU,那么与硬件有关的软件全部要修改,否则就不兼容。使用者为了避免麻烦,就干脆再多等几个月,因特尔一样可以生产出高效能的下一代CPU。因 此最后的结果竟然是高效能的富士通反而被淘汰了,因为只要超过因特尔/AMD就不兼容,因此没有市场。日本富士通等等公司在无办法之余,只有转而生产存储 器,而是的日本成为了存储器的最重要生产基地。

  第8页:笑话也是神话:李氏危机论

  如果付出少量的钱,就能以短时间用上的技术;硬要投入高成本,还经过长时间的开发,那是一种浪费。而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能加速核心技术的开发,获得10%的利益就好了。所以,在技术上他决定不去花大力气去搞科技开发,而是能引进则引进。这是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却因为与自主创新的惰性思维格格不入而遭嘲笑。

  当然,三星并不是放弃技术开发,它实施的是“反向工程”,好比逆推法则。通过支付专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适合三星使用的研发方向。而且由于没有“阶段0”,三星可以大幅降低研发成本。三星投放在发展技术的总金额(研发成本+专利金支出)远低于同业。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除了直接购买专利,三星在后期技术发展还特别依重“强强合作”,即与其他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新科技。每年,三星平均有十多次“强强合作”的发展机会。透过“强强合作”,三星既可以保证技术不落后,还可以研究出新的技术,以及减低研发时的风险。

  不过,靠引进别人的技术仅仅是缩短了与同业先发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距离,三星当时还没有什么核心竞争能力,这是它成为世界行业领先者的最大阻力。此时,李建熙“从危机中寻找转机”的思维使三星真正走上成功之路。

  如何寻找转机呢?李健熙又一次透析本质,认识到就是企业生命维系于产品能否获得市场青睐,三星要做的并非是成为技术领先者,而是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迎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因此,李建熙做的,无非是两点:一是专注于产品的设计环节,二是贴近市场需求。

  具体策略包括:为了激发员工创意,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多家设计学院,并与国际知名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合作,设立了Samsung Art and Design Institute;为了贴近市场需求,在全球设立了13家研发中心,专门从事面向当地市场产品的研究开发,定期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再针对他们的需求来进 行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例如,三星的女性专用手机、拍照“快捷键”、180°翻盖双旋功能、可自动调整屏幕光亮度的液晶电视、家庭综合娱乐系统等等,都是针 对消费群体需求而产生的设计成果。三星产品的热销,其个性化的产品外观设计的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说到这里,三星的成功之路已经显而易见,但是,这还不是三星最为得意的寻找转机之笔。李建熙深刻领会了行业的本质以后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创造了独特的“垂直生产体系”。

  下面要说的,就是三星的另一法宝:垂直整合术!

  第9页:系统工程的成功:三星垂直整合术

  我们目前还停留在个人领导魅力的阶段。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家创造力的时代了,而是要学习一个制度:如何能够创造出一个系统工程,来确保企业的长青跟永远的竞争力,持续的竞争力,这才是企业家该做的系统工程。

  下一代的竞争格局不是领导能力而是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系统工程达到目的、不是拿某个业务来竞争,而是以整个系统来竞争。垂直整合体系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至关重要,却恰恰被我们所忽略!

  以半导体的稳定地位为基础,进而拓展LCD、信息传播、通讯等事业领域。这种业务模式产生了三个好的效果:一是拥有稳定的零件供应,二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三是推动上游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这就是著名的三星的垂直整合术……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三星堆韩国人生活的影响之大,甚至有媒体称,韩国人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也有对财阀不满的人士戏称韩国为“三星共和国”。

  具体来说,三星旗下的子公司分别生产半导体及其他有关的零件,为三星的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提供稳定的零件供应。子公司之间关系密切,为提供稳定的零件供应,各有销售来往,从而形成相当重要的内部市场需求,三星内部销售平均占总销售的40%。内部市场加上对外销售,可形成更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大量生产的结果使得三星迅速达到规模经济,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具体的例子就是三星销售的成长率居然高于销售成本的成长率。有人做过估算,如果其他公司100%抄袭三星的话,成本就会高出三星百分之三十多。另外,垂直体系使三星任何一个子公司的创新都有最终承接物,例如手机,促进了快速而连续的创新。

  反观美国公司不搞垂直整合,喜欢搞专业化生产,则困难重重。摩托罗拉将半导体分拆反而造成了自己晶片(半导体)有供货中断的可能,成本居高不下,处处受制于人,后来被谷歌收购。 无独有偶,中国大部分企业扩张以后成本的上升就会超过销售额的上升,成本失控,产品自然难以有竞争力。

  第10页:思维的死结:二元化诞下的18亿亩耕地红线

  三星电子的成功是令人羡慕的,也足令中国的企业家和政治家深思。韩国与中国文化相似,地理位置接近,为什么韩国人能创建出三星这样的企业,而中国人却不能或者说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许多业内人士立即开始探讨这桩交易对科技界的影响。虽然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承诺继续开放Android,但当月韩国政府即敦促三星和LG放弃谷歌Android系统,转而与韩国其他企业一道开发自有移动操作系统。

  短短数天,韩国政府显然已对这项交易有所担忧,并付诸行动。敦促三星和LG放弃Android,转而加入“一个由韩国公司组成的联盟”。媒体援引韩国商务部副部长的话报道称,“从长期看,我们不能像现在这样完全依赖于谷歌”,这表明韩国政府担心,一旦谷歌涉足生产环节——如摩托罗拉移动生产的手机得到特殊优待,那么其他Android厂商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一些问题的关键了。其实一个经济实体、一个区域、甚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理都是有相通之处的。未来企业所需要的竞争力,不再是企业领导能力,不再是贴近市场,不再是贴近消费者,而是由睿智企业家所创造出来的一个系统工程,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健全而规范的系统工程才能保持最强的竞争力。

  我们中国是从短缺时代走过来的,短缺时代留给我们的经验,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并不适用。极端化二元化的思维对老一代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超过大多数人的估计,这些人往往因为以往的经验而看不清新事物的本质。只看到两个极端中的一端或对立的两面中的一面,形成二元化的思维。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些思维惯性,现在仍然不能及时破除。比如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制定现在越来越多的遭到质疑,前段时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文陈言其弊,却遭到了众多学者及普通网友的反对,甚至对茅于轼个人进行大举攻击。

  其中一些反对茅于轼的人思维就有极端化的倾向。有人说:“不保护耕地,耕地都被占用了、浪费了,没有了耕地,中国人吃饭怎么办?”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设红线,耕地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设红线保护耕地,耕地也不会突然就全部消失,这种推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有学者质问茅于轼:“你说如果我们粮食短缺,可以靠进口。中国十几亿人,每年需求粮食5亿吨,而国际市场年交易量才2亿多吨。如果中国缺粮,谁能供应得起?”

  这是思维极端化的另一个例子。首先粮食短缺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即使耕地再少一些,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二是即使短缺,也不会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多的耕地,难道会全部绝产吗?中国这么多的人,难道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种地吗?除非发生巨大天灾,否则中国一定会产出大量的粮食,需要进口的永远是少量,而不会是全部。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真的发生了电影2012这样的天灾,那也不会因为设了红线它就不发生了。

  没有耕地红线政策人民会挨饿现在看来似乎不太可能,但红线政策导致的供地紧张,无疑加速了长达十几年的房价飙升,让无数的家庭不堪重负。几十年的收入才够买一套房的时代,无数80、90后们被迫沦为啃老一族。而随之并发的强拆等社会问题更是火上浇油。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而在资产的另一端,却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坐拥大量房产,不用干活,只是收取房屋租金或者倒卖的差价,却能比努力工作的白领过的更为富足。这些人并不能产生社会价值,也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却让社会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一行兴旺百业凋敝,卖地发财就好比做烟草行业,表面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资金,但实际造成的隐形副作用却不可估量,过分偏倚则更是后患无穷。

  第11页:本质的思考:练内功比花架子更重要

  从苹果和三星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真正的取胜之道在于认清行业发展的本质,利用自身优势,经营高效的系统,而不是去找什么根本不存在的潜力行业。

  时过境迁,20年前,我们或许还能说,要选择最有潜力的行业去发展,因为当时特殊的国情下,你只要进对了行业,就不怕不赚钱。但现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如果还这么认为,就属于典型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能辨析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的机制。在国际化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哪个行业还能等着我们进去轻松捡钱?没有哪个行业是有潜力的,或者说,所有的行业都是有潜力的。

  在《老百姓需要么?误入歧途的显卡和经济》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中国还没有变。中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做出的回应,看似极为成功,但这似乎是一个假象。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在一份令人不安的新报告中,指出产能过剩的规模令人瞠目。铝业、风力发电业、炼钢业、水泥业、化工业、炼油业的产出均过剩。然而,庞大的额外产能仍在建设中。一些知名学者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由如此荒唐的支出推动,中国已变得依赖于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用数万亿投资“治愈”目前的产能过剩,结果增加了以后的产能过剩,是一种浪费(而非经济福祉)的表现。

  当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升级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如果还没看清楚目的地,跑的越快,有可能离的越远。首先要想清楚要升级的那些产业是否产能过剩,是否升级以后能带来成本的降低。譬如说高新设备增加的成本远远高于减少的人工成本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增值,那要他何用?譬如说修一条高铁,或者高速路,因为交通费用过高或者客源不足等原因,几百年都收不回成本,要它何用?譬如引进国外技术代价小于自主研发,那为何不用?假如像有些学者所言,11亿亩耕地足够解决粮食问题,又何必死守红线而累及当今?

  其实这些社会问题看似孤立,总而言之却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未来企业所需要的竞争力,不再是企业领导能力,不再是贴近市场,不再是贴近消费者,而是由睿智企业家所创造出来的一个系统工程。未来的国家经济发展也同样需要一个高效的系统工程,而如何让系统高效则取决于系统制定者是否认清了经济发展的本质。

  党的十八大临近,权利交接不可避免。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政府显然也希望能有所改变,有所作为。从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改。到中小企业的减负,从房价的调控到国企改革的放风,一些积极的政策正在让糟糕的经济步入正常态。

IT行业启示录!小编眼中的苹果和三星

  即便如此,前景依然不甚乐观。人口红利即将消耗殆尽,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却日渐凸显,社会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涓涓小溪终究汇聚成雷霆激流,倘若不幸言中,中国经济起飞必然困难重重。■


文章来源:http://tech.sina.com.cn/h/2012-01-14/09502003588.shtml

来源:新浪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