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高情重 往事不问——记第九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夏义高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童 文/图/视频

近日,息县第二高级中学退休教师夏义高获得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知道的人都说,这是实至名归,他当得起。作为一名普通高中教师,自1981年从教起,42年来,他资助学生1000多名,资助金额达80多万元。

夏.jpg

1月15日,记者在息县二高见到了夏义高,他正给一位学生送红包。

“我给你送一个红包,你要记住红包上的8个字。”夏义高对这位胡同学说,“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胡同学父亲早丧,母亲一个人靠种几亩地拉扯她读高中很困难,2021年考入息县二高后,学校把她推荐给夏义高资助,为她交学费,每月为她充值200元饭卡。原来,从1991年起,夏义高就稳定地资助息县二高一部分贫困学生,每个年级10名,学校按标准筛选出来由他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资助。

接到红包的胡同学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一旁她的班主任邹国强说:“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奖励扶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几乎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全部都捐了出去,很令人感动。”

夏义高说:“我资助学生是有原则的,更应该说是一种奖励扶助。两条标准:品学兼优、家庭困难。”

刚上班时的夏义高自己也很困难,因为对那些刻苦努力而又因家贫学业难以为继的学生的同情,他很快走上鼓励资助这些学生的路上,再也没有回头。

“刚毕业时我在息县夏庄镇高中教书,每月工资41元,我带的班上有黄姓的两兄弟,刻苦勤奋成绩好,但家里供应不下去了。”夏义高回忆说,“我从工资里每月挤出10元钱给他们,鼓励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1985年,夏义高调入息县二高教书,妻子在单位倒闭后开始自己做生意,家里经济生活面临各种不确定。这年秋季开学夏义高注意到一位张姓女同学情绪不好,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原来,张同学的哥哥在战斗中牺牲了,她的父母因悲伤过度导致身体不好,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成绩优异的她随时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夏义高继续从自己仅有的41元工资中,每月挤出10元钱资助张同学,这一资助更是持续了五年,直到张同学考上理想的大学。

从这几位同学起,夏义高便不断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入九十年代,妻子的生意越做越好,夏义高家里经济情况逐步好转,他的资助热情也越来越高,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后来干脆由学校按标准筛选出来由他资助。而夏义高再也没往家里拿回一分钱工资。

夏义高妻子说:“他在息县二高长年资助30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有一些贫困学生来求助,他又在县一中和县二中各资助9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学生每月100元,直到他们毕业。他做这些好事,我理解、支持他。”

资助学生已经成为夏义高给自己的生活“制度”,年年往复。

2018年,学校安排夏义高老师到息县临河乡柿子园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后来转到临河乡余楼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乐善好施成为群众给他最多的评价。

“村里举办饺子宴,表彰文明户和先进个人,夏老师都是第一个出来捐赠。”夏义高的同事、时任息县临河乡柿子园村驻村第一书记殷科才说,“驻村几年,他自己为两个村子捐款近30000元。”

退休在家的夏义高经常接到从前学生的电话问候,收到各种祝福。采访中,记者想要夏义高具体谈一些受资助的学生以及他们今天的情况,他说记不清楚了,和他们没有联系。

“我资助这些学生,最大的动力是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夏义高说,“联系他们,希望他们经常来看我,难道不是要强调我对他们的恩情吗?不可以,我也不会,我同样也不希望他们想到我时会有感恩的负担。”

提到余生的梦想,夏义高深沉地说:“如果说梦想,就是我希望能资助100名学生、100名残疾人、100名生活无着的困难人员……”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郑琦 投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