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喜看今信阳】用心用情 越来越好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瑜珊
9月24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信阳专场举行。我市相关负责人围绕“加快老区绿色崛起书写‘两个更好’出彩答卷”主题,聚焦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豫东南高新区建设、绿色大家居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助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教育强市建设、放大生态优势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是信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一问一答间,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信阳力量”。
聚焦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 为加快老区绿色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信阳是如何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
信阳回答:信阳市始终铭记革命历史、牢记领袖嘱托,坚定不移把大别山精神传承弘扬好,为加快老区绿色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研究保护。坚持把红色文化的保护展示作为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信阳段建设,全面提升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陈展水平。建立红色资源与司法保护联动机制,出台全省首部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系统保护1000余处革命纪念类设施、遗址、遗迹。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院,出版《大别山精神》系列读本。先后召开鄂豫皖三省大别山精神研究联席会、系列理论研讨会与学术交流会,共同把大别山精神研究好、阐释好。
大力传承弘扬。认真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组建32个红色宣讲团,在基层开展3100余场次巡回宣讲。实施“红色文化+”工程,电影《红星闪亮》、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等广受好评。培育“大别红营”研学品牌,以红旅融合推动大别山精神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汲取奋进力量。坚持用大别山精神“铸忠诚”,编制《信阳市“十四五”红色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设九大主题教学线路和107个现场教学点,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5.8万名学员接受教育洗礼。坚持用大别山精神“树新风”,把传承大别山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起来。坚持用大别山精神“鼓士气”,树牢“创新拼搏当前锋”的工作导向和“凭实绩用干部,激励老区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共同当好大别山精神的新时代传人。
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信阳实践
高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贡献信阳力量
党中央提出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信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总产占全省的近1/10,是如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信阳回答: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35万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坚持运营前置。提前招引涉农龙头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指导,辐射带动当地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土地种植。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把信阳的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发展优势相耦合,落地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构建“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坚持投融并举。按照相关投资标准,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奖补等政策性支持。同时,从农行、农发行等申请政策性贷款,专款专用推进项目建设。坚持谁运营、谁还款,用“政策补贴+运营收益”还本付息,实现统贷统还,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坚持建管并重。在规划上,坚持田村一体,以片区化理念统筹农田建设和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确定建设内容。在建设上,严把招标关、建材关、施工关、验收关,让乡村干部、种植大户、村民代表、运营主体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在管护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使高标准农田建成一块、运营一块、管护一块。
坚持共建共赢。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地方政府通过龙头企业引进了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龙头企业建强了产业链经营平台,种植大户实现了降本增效。农户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托管获取租金、分红等收入,也可以通过经营权置换,实现“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自种集中连片的好地,还可以成为职业经理人,参与运营企业的生产管理,也可以到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
聚焦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助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完善立体交通体系 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省具有立体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建设优势的城市,在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信阳有哪些具体举措?
信阳回答:近年来,信阳市紧扣“交通强省”目标,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着力交旅文创出彩,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快进慢游新体验”综合交通网,为信阳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构建“快进”大通道。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运输机场、淮河航运建设为主线,积极构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快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完善“五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二。全面推动南信合高铁、潢川机场开工建设,努力建成全省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立体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畅通“慢游”微循环。规划建设了7条沿大别山高速公路,串联42家A级景区,是全省首条交旅融合标杆高速公路。建成27条3000公里国省道,建设配套设施,推动通道变“游道”。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800公里,实现了全市3A级以上景区二级公路全覆盖。
丰富“新体验”多业态。创新性建成了位于市中心城区的露营基地信阳青年营地。建设提升“慢摇鸡公山、茶饮南湾湖、听海星宿川、邂逅浉河烟火、沉醉诗画郝堂、研学大别红营”6个旅游目的地,文旅新场景业态不断丰富,串联形成茶乡风情游、根亲文化游、大别原乡游等N个“新体验”线路,形成了“一地引领、六核联动、多点支撑”的全域文旅发展新格局。
聚焦豫东南高新区建设
锚定“四个定位” 豫东南高新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设立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的重大部署。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发展态势如何?
信阳回答:自2022年3月豫东南高新区批复成立以来,聚焦引领信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创新发展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全省开发区改革的“试验田”、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4个战略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创优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智,两年来完成各类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产业类项目投资近30亿元。
在规划落地上,5.47平方公里的样板区已全面开建,信阳师范大学信阳理工学院一期、人才公寓一期、大健康产业园的科创中心已投入使用。起步区“四横十纵”38.5公里的骨干路网已经成型。明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科创储能、宽腾医疗等9个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在产业创新上,围绕“2+1+X”产业体系,以零碳园区建设为目标,致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时,与信阳师范大学信阳理工学院共建产教融合中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体制机制上,深化“管委会+公司”和“三化三制”改革,围绕人才集聚,吸纳一批有实战经验的招商、融资、战略咨询人才。围绕资源激活,成立豫东南高新投集团和豫东南产发集团,设立5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支持高精特新企业发展。围绕要素供给,探索“标准地+N”的土地供应模式,以市场化合作降低水、电、气、暖等要素成本。围绕服务保障,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赢得了经营主体的认可。
在共建共享上,出台合作共建园区管理办法,加快区县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园区功能品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居民就近就业有机结合,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聚焦建设教育强市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让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成果惠及更多老区人民
信阳是革命老区,也是教育人口大市,教育已经成为老区信阳最亮丽的名片之一。近年来,信阳在这方面有什么积极举措?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信阳回答:信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力打造大别山区域教育中心,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一体推动基础教育树品牌、职业教育起高峰、高等教育强实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成果正惠及更多老区人民。
聚焦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编印《大别山红色故事选编》,打造红色研学基地15个,近百万学生参加“信阳红”思政系列活动。一体推进“五育融合”,开展体质强健、科学普及等育人行动,学生体质优良率提高20.65个百分点,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和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聚焦教育质量,打造优质体系。统筹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县中托管帮扶工程,优质教育惠及万千家庭,高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空军招飞连续12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前茅。高标准打造雷山匠谷产教融合示范区,4所高职、3所中职入驻招生,获批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现代产业学院12个。信阳师范大学成功更名,在信高校数量达到9所。
聚焦队伍建设,育强第一资源。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20条措施,多渠道招聘教师2.37万名。健全教师梯次攀升体系,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培养中原名师18人、省级名师601人。
聚焦优先发展,抓实教育保障。出台《建设大别山区域教育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87所,新增公办学位20.2万余个,乡村学校建成周转宿舍5892套,办学条件实现质的跃升。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投入23.2亿余元,完成各类学生资助388.3万人次。
聚焦绿色大家居产业
开辟生态无醛家装家居新赛道 绿色大家居产业发展提质提速
近年来,信阳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绿色大家居全产业链,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信阳回答:近年来,信阳市把绿色大家居产业作为11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倾力培育,开辟生态无醛家装家居新赛道,产业发展提质提速。
建强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大家居产业与人居科技创新、“四好”建设相融相促,联通上游绿色建材行业,构建以“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与安防+定制家居与时尚家纺”为支撑的绿色大家居产业体系。目前,全市绿色大家居规模以上企业528家。
突出信阳特色。率先在全省探索推行“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新模式,围绕“绿快美”打造信阳“好房子”,针对青年旅居、结婚育儿、老人康养等不同需求,推出108套个性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实现消费者对家的美好想象。
优化政策支持。出台《信阳市培育壮大绿色家居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建筑材料绿色化、生活空间智能化等四大发展方向,并细化支持政策。与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四好”建设和人居科技产业发展领域全面加强交流合作。
加快科技创新。已集聚绿色家居产业链、重点创新科技平台24家,加快创建国家级绿色家居产业创新中心、信阳绿色家居产业学院。通过院企共建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加快科技研究成果市场化应用。目前,已发布国内首个无醛添加企业标准,在“产学研用”一体贯通中持续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聚焦放大生态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成为信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信阳是一个山水城市,近年来在贯彻“两山”理论、放大生态优势、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
信阳回答:近年来,信阳坚持把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坚定走好生态优良、生产高端、生活更好的发展路子。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积极推进碧水保卫战,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一排污口一策”,44个国、省、市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10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让市民下班即旅行、下楼即露营,良好生态成为美丽信阳最耀眼的名片。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精心谋划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共39个,境内高等植物2726种,动物种类2031种。信阳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大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初步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筛选出第一批2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达349亿元,全力建好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全面调查核查碳汇资源,开发竹林、茶叶、油茶等碳金融产品,研究开发水稻减碳方法学,为创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绿色低碳已成为信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