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促振兴——信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实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依钒

一条彩虹公路弯到茶乡深处,临近正午,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的叶毛家常菜馆食客盈门。50岁的叶毛是脱贫致富明星。2023年即将收尾,一番粗略盘算,叶毛说,今年的营业额已接近200万元。

从贫困、脱贫,到致富、带富,叶毛的小幸福折射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蓝图。

40来岁时,妻子重病,家徒四壁,叶毛被识别为贫困户。村里的公益岗让叶毛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就业帮扶脱了贫。后来,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子美了,游客多了,叶毛做得一手地道农家菜,通过产业帮扶,办起农家乐。

如今,茶旅融合,天南海北的游客赏罢风景,自然要尝信阳味道。叶毛的好手艺让新客找上门,熟客常上门。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叶毛不仅带动周边几户村民稳定就业,还带旺了村里的茶叶销售。

对于茶乡人叶毛来说,命运的齿轮惊喜转动,转动于那场载入史册的脱贫攻坚战。对于广袤的信阳乡村而言,历史的齿轮环环相扣,发展的步履却是攀过一山,再登一峰。一攀一登之间,赛道的衔接至关重要。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信阳是革命老区,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近年来,信阳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牢才能有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持之以恒地干,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必须强劲。党建引领创新,构建“王”字型基层治理架构,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支部联支部”活动,从根源上为有效衔接打牢了基层基础。

按照“强弱结对、以强带弱”原则,全市3019个县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党支部“一对一”固定结对,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需要,对结对的机关支部进行优化调整,选优派强结对帮扶力量,明确结对帮扶工作任务。

好办法奏效,新画卷出彩,有效帮扶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动能。2023年,信阳市下沉8890人到乡镇(街道),增配“两委”干部1951名,新调整结对支部1005个,4278名县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委员带队组建工作队2998支,参与支部联建活动,全市帮扶单位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帮扶、智力帮扶、人才培训等方式助力成果巩固,共落地项目219个,引进资金16650.31万元。

精准帮才能守底线。全市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全面推行“明白纸”和“一码通”,让更多群众和工作人员知晓政策、熟悉政策。制定《进一步健全多部门联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各行业部门定期开展信息预警、数据共享、数据比对等工作,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农户信息进行筛查比对,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点。今年以来,全市共比对预警信息5.13万条,增强了监测对象认定的及时性、有效性。

按照政策全覆盖要求,信阳推进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各项政策落实,提升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保障成果,持续推进低保政策提标扩面。各类保障政策多管齐下,全市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政策达到5.25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强才能就业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产业与就业齐头并进,乡村振兴才能阔步奔跑。

纺织产业是淮滨县主导产业之一,在淮滨苏美达服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N”帮扶车间模式让脱贫户在家门口过上“薪”生活。该公司6个帮扶车间累计解决就业2374人次,为292户建档立卡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月均收入3500元,实现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增收的双赢。苏美达“1+N”帮扶模式获“2023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

固始县三河尖镇有“中国柳编之乡”的美誉,集研发、生产、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柳编工艺非遗传承基地,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实行台账式清单化管护,建立完整产业链条,进行市场化运作,呈现出了“不用油不用电,男女老少都能干”“户户搞柳编,工农两相兼;家家都编柳,万户各不同”的局面,全镇7000户农户,1.6万人依靠庭院经济走上了致富路。

脱贫攻坚期形成的产业项目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阶段的新产业新项目要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全市衔接资金投入产业项目的比例达到71.51%,比去年增加11个百分点,全市实施帮扶产业项目587个,带动15.9万户增收。

办法多才能效果好。劳务输出服务、县域产业促进、以工代赈吸纳、返乡创业带动、公益岗位兜底五招联动,促进脱贫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抢抓苏信合作机遇,设立驻苏州联络办,协调开通信阳至苏州的直达高铁,与苏州签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书》,建立两地劳务协作长效机制,通过定期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用工服务包(专)车,信阳务工群众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目前在苏就业的信阳籍人员已达26万人。今年全市培训脱贫劳动力4.56万人,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34.2万人。扶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积极组织实施“雁归来”工程,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21.6万人,累计创办各类经营主体17.7万个,带动就业131.4万人。

汇聚八方力量助力巩固衔接,我市577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帮扶715个村,开展“兴村”项目785个,投资金额474829.6万元,捐款捐物7086.86万元。1056家社会组织助力我市乡村振兴,直接投入资金1160多万元,捐赠物资、现金合计约2318.85万多元。今年1月至11月,全市销售帮扶产品22.16亿元。

从“脱贫攻坚”衔接到“乡村振兴”,从“两不愁三保障”衔接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信阳“巩固衔接”一揽子应变之策战果显现,2023年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被评为首批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流基地,息县弯柳树村、光山县东岳村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名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走出了革命老区全面脱贫后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路子。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