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改变生活 市民大呼方便

高架.jpg

车辆在新十八大街高架桥上畅行。记者 殷 英 摄

全媒体记者 殷 英

高架桥通车,给一座城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可能最有感受。

“太舒服了,跟在高速公路上一个感觉”“我住浉河区,在羊山上班,这下方便了”“太壮观了,向建设者致敬”……新十八大街高架桥开通一个多月来,不少市民驾车体验这条城市快速路后纷纷点赞。

得劲,市民畅享高架生活

方便、快捷,是市民对新十八大街高架桥的共同印象。

2016年,家在浉河区工区路的小刘大学一毕业就考到羊山新区前进街道上班。“当时我真是觉得有点远,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经常连早餐都来不及吃。”小刘说,“前几年,我一直都有搬家的念头,想要住在单位附近,可家人不赞成。”

10月1日,新十八大街南段贯通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解决了小刘多年的烦恼。

“通车那天是国庆节,我特意开车带着家人从南虹广场附近上的高架桥,到万达广场只用了十几分钟,真得劲,大家都特别兴奋。”小刘笑着说,开车从高架桥上走又快又方便,工作和生活效率大大提高了。

作为有车一族,住在羊山新区新二十二街新都华城小区的市民王海东出门就得开车。他在浉河区宝石桥附近开了一个杂货批发店,有一次急着去店里见客户,却碰上楚王城修路,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店里。

“本来路就不宽、人多车多,又碰上修路,当时我恨不得给车弄双翅膀出来。”王海东说,“我从羊山新区开车到浉河区主要走四一路和楚王城,平常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堵车时花的时间那就更长了。随着高架桥上的各段匝道依次开放,不仅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而且将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通过高架桥更快速便捷地联系在一起。现在我开车上高架桥都是一路畅行,有急事也不怕了。”

激动,身为信阳人而骄傲

作为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新十八大街南段贯通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市民关注。

“我是看着新十八大街高架桥一天天建起来的。”家住浉河区航空路的市民吴浩宇告诉记者,他从家里客厅的窗户就可以看到高架桥,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报告最新进展。

11月14日,吴浩宇开车从南虹广场入口驶上高架桥,到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冠景瑞园小区的朋友家,只用了 14分钟。“好激动,感觉整个行车过程很舒服、很过瘾,有一种到了大城市的错觉。”他激动地说,“以后有亲戚来家里一定要拉上他们感受一下,非常感谢政府这项民心工程。身为信阳人,我很骄傲!”

双向6车道、宽25.5米的设计,让新十八街南段高架桥看起来更像是高速公路。

一上高架桥,出租车司机蒋师傅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高架桥的开通就如同打通了信阳中心城区的‘任督二脉’,为老百姓带来了福音。这几年,我一直关注着这项工程,没想到建得这么气派。”

看着宽阔平坦的路面,蒋师傅说:“虽然跑起来像高速公路,但我每次上高架桥都严格按照最高60公里的时速行进。开车首先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家住平桥区龙江大道的市民李齐敏每每看到高架桥都要感慨一番。她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言语中难掩欣喜之情:“我家就在高架桥下面,邻居们天天盼着路修好。这么大的工程就在家门口,我们都很自豪。”

记者顺着李齐敏的目光看去,只见在阳光的照耀下,新十八大街高架桥更加璀璨夺目。

记者感言

高架畅行需文明并驱

新十八大街高架桥的通车,展开了城市形象新画卷,也改变了众多市民的出行习惯。大幅压缩人们出行成本的高架桥,我们如何安全畅行其上,共享民心大快的现代化成果?这需要行路人的守法文明相配合。

城镇化的推进、外来人口的涌入和私家车数量的攀升,让信阳的道路交通资源变得越发紧缺。发展带来的问题,就要用发展来解决。我市首条城市快速路的通车,大大缓解了新十六街、楚王城一带的交通压力,串联起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以及北部的家居小镇等区域,促进了新老城区之间的交互、贯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不少高架桥遍布的城市中,驾驶员因超车、抢道、违章变道等引发事故,导致高架桥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乘客在高架桥上抛撒垃圾也会给高架桥上下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畅行高架桥需要人人参与,绝不是一句空话套话。

高架桥下,我们需清楚自己的交通工具能否“上桥”。高架桥上,文明驾驶习惯应是大家共享优质交通资源时的基本素养。对于步行、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出行的市民,不上高架桥、择路而行是一份文明贡献。对于车流中的开车人、坐车人,守法文明行车也是对城市文明的正向回应。

信阳的路,是由信阳人共同走出来的。城市的安全畅行,也需市民的齐力守护。(殷 英)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殷 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