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谋新篇·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系列报道(9) |教育更均衡孩子沐阳光
春华中学学生接受爱国主题教育本报记者 周涛 摄
全媒体记者 李亚云
开学之初,步入光山县泼陂河镇第二初级中学,这所乡镇中学如今面貌一新:人工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冲水式厕所、教师周转宿舍等硬件设施相当完备,校园环境与城区学校不相上下。“以前像在非洲,现在像在欧洲。”心中欣喜自口中流露,孩子们笑了。
进入新学期,我市教育发展再启新篇,校园“升级”在我市处处可见,乡村学校的变化尤为明显。在平桥区洋河镇中心学校,教学楼粉刷一新、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塑胶运动场也已建成。学校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建有舞蹈室,孩子们还能练习太极拳,如初春暖阳般明媚的笑容绽放在孩子们脸上。
新的一年,回望我市教育发展,成绩单上亮点频显。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改善办学条件成为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我们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倍增有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市教体局发展规划科科长袁彬说。
要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孩子,就得真正做到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细数成绩,令人欣慰。近五年来,我市在乡村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30所,新增寄宿学位3.9万个,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问题;对一般农村学校实施“全面改薄”,总投入16.07亿元,覆盖学校1125所,惠及学生41.68万名。近五年投资3.8亿元,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
贫困学生不失学,适龄残疾儿童不掉队。在光山县,为了确保适龄残疾儿童能接受义务教育,县政府牵头开展大排查工作,登记每一名残疾儿童的详细情况,对不能到校就读的孩子安排老师上门“送教”“送康复”“送温暖”。
稳师资,强队伍。为确保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我市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我市特岗教师留任率达91.6%,入编率100%,此举受到教育部表彰和国务院通报表扬。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我市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李芳、河南省最美教师程东、全国优秀教师李化勇等一批“四有”好老师。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引进基层紧缺人才相结合,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两年来共引进517名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坚持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每年开展5万多人次的“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教育事业如何起好步、开好局?2月19日,市教体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为全市教育工作谋划新的蓝图——要在抓好党建工作上着力,在坚持立德树人上着力,在全面提升质量上着力,在改善基础设施上着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着力,在强化教育保障上着力,每项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安排有序、落实有法,要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追求。
凝心聚力,共启新篇,所有努力只为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