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心里住着希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0年,他们继续践行着“我在现场”的新闻追求:无论是武汉的“红区”,还是全球抗疫的最前线;无论是抗洪抢险的大堤上,还是“嫦娥飞天”的现场;无论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小山村,还是……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成为历史!

从2021年1月4日起,新华社客户端“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们的镜头和讲述,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一个个新闻发生的现场。

2019年最后一天,我悄悄许了一个愿望——愿2020年生活顺遂、一切安好。

万万没想到现实如此不给面子,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击碎了所有美好的畅想,也深深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怎么都不会想到,面积大约只有两个北京市大小、人口才1100多万的比利时,会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65万例。

还好有摄影,能让我记录下海外疫情真实的样子。好奇妙,我们永不可能抵达永恒,但照片却可以框住这永恒的一瞬。希望我框住的这些瞬间,能留下一些别样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张铖

心里住着希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欧洲迅速蔓延,比利时是欧盟总部所在地、欧洲的交通枢纽,人流量大,疫情扩散速度也令人咋舌。疫情对生活和工作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社会文化活动取消、管控措施限制,我所能做的采访有限,但大多与疫情相关。

这一年,我用镜头记录了比利时的疫情动态

从“封城”到“解封”再到二次收紧防控措施,从报告首例病例到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万、20万、50万、60万,从政府实施的防控措施到防疫追踪程序应用……许多疫情相关的新闻,我都在现场。

▲2020年2月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时任比利时卫生大臣玛吉·德布洛克(左二)在记者会上介绍情况。

▲拼版照片:上图,2019年9月22日,人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主干道——法律大街上骑行;下图,2020年3月19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律大街上车辆稀少。受新冠疫情影响,比利时从3月18日12时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封城”。

扫描二维码,观看报道:“封城”一月:疫情下的布鲁塞尔

▲这是2020年9月3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一部安装了新冠病毒追踪定位app(应用程序)的手机。

▲2020年10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们戴口罩出行。

▲2020年10月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们排队等待做核酸检测。当日,比利时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该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

扫描二维码,观看报道:比利时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20万例 大幅收紧新冠防控措施

▲2020年11月8日,戴着口罩的行人走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街头。比利时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11月9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该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万例。

这一年,我拍摄了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记录了欧盟经济遭受“历史性衰退”

疫情带来的代价是惨重的,失业率飙升、服务业遭到重创,整个欧盟经济遭遇“历史性衰退”。2020年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11.8%,欧盟GDP环比下滑11.4%。这是自1995年欧盟有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大经济降幅。

▲2020年3月1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购物街圣于贝尔长廊门店关闭,顾客稀少。

▲2020年5月1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工作人员(右)为准备进入商业街购物的顾客提供消毒洗手液。

▲2020年5月18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汽车博物馆内参观。

▲2020年6月10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观“沉浸式莫奈艺术展”。

▲2020年9月9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观看“遇见大师沉浸艺术展”。

扫描二维码,观看报道:布鲁塞尔:疫情下的沉浸艺术展

▲2020年6月15日,一名乘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站购买国际车票。当日起,比利时向欧盟和申根区国家以及英国恢复开放边境。

▲2020年7月7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餐馆的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

布鲁塞尔著名景点“小尿童”旁边有一家华夫饼店,以往顾客络绎不绝,都要排长队等待,但疫情期间鲜有游客光顾。华夫饼以前平均一个要3欧元,现在商家降到半价都卖不了多少。有一次我拍摄经过这家店,看到店员站在窗口看着过往的行人,期盼的眼神着实让人心酸。

▲2020年9月7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华夫饼店的店员等待顾客。

这一年,我经历了与新冠患者擦肩而过的惊险时刻

在所有我拍摄的戴口罩的人中,有两个人没有完全戴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可能是我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两个瞬间。

一次是我所在的隔壁楼发现一例病患,我听到救护车的声音,跑到一楼办公室的阳台等着病人出来。全副武装的急救人员扶着病人往救护车走,我赶忙拿着相机拍了几张,捕捉到难得的画面。回放照片一看,病人竟然没戴上口罩,还在擤鼻子。回想一下我跟救护车直线距离也就六七米,我赶紧关上阳台门,用酒精消毒,飞奔回家洗澡洗衣服。

▲2020年4月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急救人员(右)引导一名男子走上救护车。

另一次是我背着相机出门扫街,迎面看见警察帮助一名男子戴口罩。因为距离太近,我来不及举起相机,只能把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对准前面盲拍一张。照片虽然拍到了,但随之听到不远处的另一名警察说:“这是新冠患者,已经叫了救护车。”

我当时脑袋一懵,这里的医院不接收轻症患者,需要叫救护车的至少是重症患者。我刚经过的时候,他的口罩似乎还没戴上,而我与他距离不到1米……我心里默默祈祷自己戴的口罩能起到作用。

▲2020年6月1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警察帮助一名男子佩戴口罩。

现在再看这两张照片,为自己的侥幸捏一把汗,也真心希望无意中拍到的这两名患者都已经康复,不再受病毒折磨。

这一年,我定格了一些温暖的瞬间

音乐家谭盾用武汉铜锣在欧洲奏响新曲,声援武汉抗疫。十二声锣响此起彼伏响起时,初期庄严悲壮,到后面闷雷滚动,生生不息。

▲2020年2月15日,比利时安特卫普,谭盾(前左)在《声音宝塔——武汉十二锣》演出现场向观众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2020年2月14日,比利时安特卫普,谭盾在排练现场讲述《声音宝塔——武汉十二锣》的创作过程。

中国在国内疫情刚刚好转就援助了比利时一大批医疗物资,包裹上面印着——“团结就是力量”,于细节中传递大爱。

▲2020年3月16日,比利时列日机场的工作人员运送口罩包裹。当日,来自中国的30万只口罩运抵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是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比利时首次得到大规模外来援助。

居民自发在阳台、家门口为医护人员鼓掌呐喊,用掌声和欢呼声向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人员表达敬意。

▲2020年4月1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们在阳台鼓掌欢呼。

▲2020年4月1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们在家门口鼓掌欢呼。

疫情带来了悲伤、彷徨、无助,也激发了我们逆风前行的勇气。愿这些画面能给冰冷的2020年带来些许温暖,愿新的一年我们不再受疫情困扰,愿所有心里住着希望的人终能如愿以偿。

热爱生活吧,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2020年4月7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女子在阳台上欣赏风景。

▲新华社记者张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中心区采访。

监制/兰红光

策划/费茂华

编辑/侯俊、韩晔、张晨岑

崔博文、李梦馨

来源:腾讯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