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思政之“盐” 调出德育之味——羊山中学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有益探索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比喻思想政治工作。

“无盐不成味”。调制德育的“饕餮盛宴”离不开思政这把“盐”。那么,如何抓好这把“盐”呢?羊山中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他回答得很好,请大家给他一个赞誉的掌声!”昨日,在羊山中学八年级教师李麟倩的课堂上,记者发现,这节思政课很有特色:学生站在讲台当“小老师”,老师坐在讲台下听课、记录,教室里掌声不断……

“由于这学期的八年级思政课讲的主要是法律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学起来难免枯燥。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角,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走上讲台锻炼的机会。同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李麟倩告诉记者。

八(5)班的胡佳慧高兴地说:“我们最喜欢上的就是思政课了,李老师讲课很灵活,我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学校的思政课不仅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开发了《弟子规》的校本课程,把初中思政课中与《弟子规》内容相吻合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在七八年级上学期入学第一个月,政治课就上《弟子规》,指导学生依据《弟子规》养成好习惯。”羊山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陈勇告诉记者,在学习方法上,先“入口”(背诵),逐渐“入心”(分享),最终达到“入行”(践行)。通过背诵、分享、践行,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提起《弟子规》的校本课程,李麟倩告诉记者,例如在讲“孝”道时,她会先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中与孝道有关的语句,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理解“孝”的内涵,再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体悟“孝”的真正含义,最后通过课外作业“写一封信给父母”结束这节课。

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创新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主题鲜明、与时俱进、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德养智,以体促智,培养优秀中国人。以德养智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先学做人修德,再用德涵养智慧,这和我校提出的‘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的思想是一致的。”羊山中学副校长吴国民告诉记者,在课外实践中,该校始终坚持指导全校师生做好三件事:国学经典诵读、“光盘行动”零潲水、校园义工活动。这三件事让校园文化落了地,有了根基,同时也让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

值得一提的是,羊山中学还成立了体验式德育专项工作室,引领广大师生一起开展体验式德育研究,进行体验式德育活动。多年来,学校开展的体验式德育活动有500多场次,既有班级体验活动,也有全校的体验活动,既有校内的体验活动,也有校外的体验活动。

一堂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课,就像一次次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老师们像厨师一样将思政课这把“盐”调出了全新“味道”。

多年来,该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优秀示范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信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采访最后,吴国民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继续践行‘以德养智,以体促智,培养优秀中国人’的办学宗旨,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培育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马迎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