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23年,缉毒13年……信阳这位女禁毒大队长有这样两个心愿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涛
禁毒,是一个充满着刀光血影的战场,让许多人心有余悸。然而在信阳市罗山县禁毒战线上,绽放着一朵“铿锵玫瑰”,她与男民警一样,用铁血柔情书写着瑰丽多彩的禁毒人生。“她就是段红霞,毒贩听到她的名字,腿肚子都发软。”见到段红霞的人,都很难将面前清秀的女民警与出生入死的缉毒警察画上等号。
1994年底,从警校毕业的段红霞被分配到罗山县公安局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分类、排列、编号、装订、入柜,三年时间里,段红霞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办公楼,全县所辖各派出所的档案被她整理得井井有条,她因此荣获三等功,也因干工作扎实且细心在该局小有名气。
2005年底,段红霞从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被调往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任教导员。进入角色的第二天,她就带着全队民警深入到县里多个乡镇,以案说法,宣传毒品危害。可没过多久,原大队长因重病无法继续工作,从此,这个柔弱的女子便把“大队长”“教导员”两个岗位一肩挑。打那时起,她也注定要一直冲在前沿与毒品、毒贩“杠”,一“杠”就是13年。
罗山县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大,毒品主要是由湖北、广东等地流入。2012年初春的一天,大队收到情报称,当天上午有人将毒品从湖北送到了罗山县,准备在大转盘处交易。禁毒大队第一时间到达地点后,狡猾的毒贩又临时将交易地点变更为城北一家酒店,一路紧随毒贩的车辆,车上有几人,有没有武器,都是未知。作为一名刚参加禁毒工作的女警,段红霞神经瞬间紧绷了起来,然而当见到嫌疑人交易场景时,她却第一个冲上去控制住他的双手,夺下他的包,几乎是同一时间,队员们也冲上去实施抓捕。这些年,她反复强调自己也不知道当时那次哪来的力气。
毒贩被制服,包里搜出248克毒品,队员们还从车后搜出的仿真枪和一把弓弩和箭支。“你一个弱女子,这样做多危险,如果嫌疑人随身带有其他武器……”事后,大队民警们时常会提及此事,段红霞总是笑着摆摆手说道:“作为一名禁毒民警,不能分男女,还能怕危险么,谁的精彩人生没点代价。”这些年,一有抓捕任务,段红霞总是冲在最前面,起初大家还都劝她,后来干脆不说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都知道,段红霞见过毒贩从枕下抽出尖刀的,见过扬言要杀了她的,在穷凶极恶的毒贩面前,段红霞就是“拼命三娘”,谁也拦不住。
抓捕毒贩奋不顾身,但段红霞也是个外刚内柔的女警。偶有闲暇,她喜欢为爱人做“大餐”,她时常说,一桌饭菜、一碗汤,这是她弥补对家人亏欠的最好方式。从进入禁毒大队工作的那天起,段红霞就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个个彻夜未眠之夜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加班加点回不了家对她的丈夫和孩子来说也已经习惯。儿子曾对她说:“我们最怕听到你的手机响……”
段红霞清晰地记得,在儿子8岁那年冬天,因案件需要,她需要一连蹲守在外地半个月。回到家的那天下午,段红霞第一时间跑去学校接儿子时,儿子叫了一声“妈”,接着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她跑上前紧抱着儿子忍不住落泪。回到家才发现,儿子上身穿着棉袄,下半身只穿了一条秋裤和薄单裤。那一晚,儿子发烧退烧反复多次,她守在儿子身旁一宿没合眼。而她也丝毫没有责备丈夫,她知道,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在睡梦中,警情随时来她随时走,丈夫本来工作就忙,为了这个家,奉献得太多。
如今,儿子长大了,拥有这样一位既能做得一手好菜,还能上阵与毒犯拼搏的妈妈,儿子有说不出的骄傲。丈夫也由以前的不理解慢慢理解:“我们需要她,但人民更需要禁毒品民警!”
段红霞自担任罗山县禁毒大队大队长以来,亲自指挥和参与成功侦办各类毒品案件370余件,打击处理410余人,其中批准逮捕起诉50余人,强制隔离戒毒70人,追捕逃犯29人,摧毁涉毒团伙7个,抓获团伙成员25人,打掉聚众吸毒窝点10个,治安拘留320多人,查获各类毒品成品、半成品达4公斤,沉重打击了贩毒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止了毒情蔓延。她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十大出彩河南公安人、全省“中原卫士”、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被省禁毒委评为先进个人,被省委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
23年的从警经历,13年的缉毒生涯,令段红霞患出病毒性心肌炎、心脏高博等病症,也让一直坚持禁毒一线的段红霞懂得:毒焰弥漫何猖獗,誓扫邪恶还净土。在办公桌上的一个日记本里,段红霞写下的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每天大队发生的点点滴滴,还有那扉页上留下的两个心愿:一是“每次出警大家都一定要平平安安”,二是“天下无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