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市富民百业兴

茶乡飞出幸福歌

由大到强乡村兴

40年来,信阳始终立足于农业大市这个实际,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资源办企业,大打扶贫攻坚战,持续加大交通、水利、农田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具有信阳特色的农村经济,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助力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始终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奋勇前进。

信阳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国家首批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信阳被确定为三个核心发展区域之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研究层面,信阳被列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三个核心城市之一。

信阳地势南高北低,岗川相间。桐柏山、大别山首尾相接,山地纵横。淮河两岸塘堰密布,水田如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客观条件的差异让各区域的种植习惯和产业基础千差万别。

为此,信阳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坚持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以优质稻米、畜禽、弱筋小麦、植物油、水产品、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果蔬、林产品等十类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至今,已先后扶持培育起华英农业、羚锐制药、黄国粮业、三高农牧、文新茶叶等在业界“称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羚锐贴”“华英鸭”“黄国粉”“詹氏蜜”“山信米”“文新茶”“万富油”等“农”字品牌产品享誉全国,“信阳毛尖”“信阳板栗”“淮南黑猪”“潢川甲鱼”“固始鸡”“南湾鱼”“山茶油”等信阳知名地域品牌也得到长足发展,涉农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

至今,信阳已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7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信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供给状况持续好转,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之初,信阳近半农民处于温饱线以下,多数农户过着“茅草土坯房、家中无余粮、兜里无银两”的贫困日子。

向贫困宣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生活,一茬茬信阳执政者始终把扶贫开发扛在肩上:

从最初把扶贫重点放在扶持一家一户发展“短、平、快”种植养殖项目,到1986年后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和服务农村经济实体转变,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到世纪之初探索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培训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为两翼的扶贫新路子,信阳先后稳定解决了近2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7.jpg2.jpg

多彩田园信阳美 林平 摄

从2013年至今,信阳直面历史使命,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决战决胜之势,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老区百姓掉队。

全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上千名,全面覆盖所有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持续掀起“四结对”“四协同”脱贫帮扶热潮,实施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为龙头,以产业扶贫“八种模式”为支撑,以兴建扶贫车间、建设美丽乡村和开展“百企帮百村”“巧媳妇+万人脱贫”等活动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扶贫格局。

坚持搬扶同步的易地搬迁扶贫和健康扶贫五道医疗保障线+各地补充救助政策,以及多方位并行的教育扶贫保障、住房保障和政策兜底保障,扎实做好转移就业、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其他扶贫措施,真正做到一户一策、一户多策,五年间又使70.5万人告别贫困,全市贫困发生率降到3.69%,新县率先退出贫困县。到今年年底,将再有18.6万人稳定脱贫,光山、潢川、商城、固始、罗山、息县也即将脱贫摘帽……

千方百计为民生


18.jpg14_b.jpg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信阳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把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奋斗目标。

晚秋信阳,秋风渐凉,然而在信阳火车站北站房北广场,四一路立交桥,春晓路、新十八大街跨浉河大桥等信阳中心城区多个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工地上,却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建筑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这些都是2018年信阳民生“十件实事”的重点工程。

连续多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是信阳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所确立的重要抓手。40年来,信阳以营造中心城市为突破口,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膨胀区域中心城市,提高规模等级,发展建制镇,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8%。

自2007年开始,他们以“六城联创”为契机,通过持续、深入、全面的开展创建活动,使信阳城乡面貌发生巨大的改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掀起了共建魅力信阳的热潮,不仅使城乡面貌改善了,环境优美了,更促进了信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增强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力量、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

19.jpg3.jpg

魅力信阳醉游人 陈军 摄

经过40年的发展,信阳教育事业也迈上了崭新台阶,高中教育质量连续多年在全省保持领先,空军招飞连续6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信阳农林学院升本,信阳学院成立,至今已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35所,普通高中63所,初中314所,小学1642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教职工总人数8.6万余人。

老区群众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200余万在外务工人员全国率先享受异地就医医保跨省结算。医疗资源发展迅速,信阳已拥有3314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38所综合性医院、3所精神病专科医院、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1所乡镇卫生院。各县区全都建有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院)。

先后建成了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市级中心血站、市传染病疾病医院(所、站)和5所医学在职培训机构,以及村卫生室2557个和社区卫生服务站66个。以市县区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室)为依托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医疗技术水平也随着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提高。

信阳连续10年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8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可以为证!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