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大学生承包食堂 带贫困生“脱贫”
22岁的陈帅先家是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人,现读于信阳学院心理学,是一名大三学生。大一时,父亲做生意赔钱,连他的学费都交不起。家人劝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他说他要靠自己挣钱,助学贷款名额有限,自己占一个就少让一个,于是跟学校食堂老板商量,承包一个档口卖家乡菜。一共投资两万多块钱,都是室友们帮他凑的,现在每月有一万多的利润,每天有一千元左右的流水。
每天天不亮,陈帅先就去20里外的市场买菜,说不早点去就买不到新鲜的,回来还要上课。有时候早上起床,推开门外面是天寒地冻,飘着大雪,但是还得咬牙坚持。骑着电瓶车,路面上结冰,行驶起来很危险,有好几次差点因为轮子打滑,被车撞到。有时候早上起来,推开门外面是倾盆大雨,但也得出发。为了不把菜打湿,就把雨衣脱下来盖上,自己淋得全身湿透。买菜回到餐厅就得赶紧洗菜,顾不上换衣服。
他雇佣的员工全是学校的特困生,目前是五个,大家排好值班表,谁没课谁来。虽然是他一个人投的资,但是发工资时,他把利润平均分成五份,一人一份。他说:“我只不过拿出了些本钱,但是大家的付出都是一样的。”后来为了帮助这五个学生把学费凑齐,他连自己那一份利润也不要了,挤出时间出去兼职来赚取自己的学费。
两年来,陈帅先从没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大年三十还在上海电子厂打工,五一放假了,他让其他学生工回家,自己仍然营业,为留校的学生做饭。后来,员工看他实在太辛苦,就说服他周末休息,替他做饭。
而他就趁着这点闲时去其他大学餐厅考察学习,去其他地区学习更多的小吃技术。现在凡是市面上常见的小吃,他都能做出来。像烤肉饭,羊肉汤,烧饼,臭豆腐,烧烤,炒菜,沙县小吃,麻辣烫等等。
他创办的窗口名字叫草本烩菜,寓意为饭菜应该讲究口味和保健,食材应源于纯天然的,加上是全校最便宜的菜,每天都络绎不绝。目前连续三次获得“优秀流动红旗”,获得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极大认可,甚至周末,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品尝。
图为陈帅先和员工正在后厨做饭。
他有个员工从小到大从没穿过新衣服,她来兼职时,饥肠辘辘,每天都吃不饱饭。看到这样的情况陈帅先做不到视而不见,就得像个侠客一样,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她。
陈帅先受爷爷的影响很大,爷爷是煤矿退休老职工,平时省吃俭用,特别朴素,是远近闻名的老实人。但是对待他人十分大方,无论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有困难,就会给予帮助。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真正的成功者不是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少房子,取得怎么样的社会地位,而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温暖,帮助了多少人。
陈帅先说这些都没什么,最难过的是在餐厅呆的时间长了,身上饭味儿很重。上课时为了不让同学嫌弃,他故意坐一边。虽然大家都不说,但是他特别在乎,在自习室学习时,都是趁着大家都走了他才去,怕身上的饭菜味影响同学们学习,走到哪里都带一个塑料水杯,里面是煮面条时剩下的面汤水,倒了挺可惜的,就当饮料喝,这是陈帅先大学三年唯一的饮料。
哪怕我永远是一个穷学生,我一心向善,帮助他人,最后我也会觉得自己很成功。这是我奋斗的动力,也是快乐的源泉。家人时常教育他:“自己过好了不算啥本事,帮助更多的人过好了才算本事。”
陈帅先以前的梦想是做个导演,编剧,所以才学心理学,为以后打基础。但他说既然和餐饮结缘了,就想把这条路走好走远,一是因为做餐饮,最起码能顾得上温饱问题,不至于吃不上饭。二是因为目前学校缺少这种饭菜,让更多的老乡们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最主要是能帮助到更多的贫困学生。图为陈帅先兼职做司仪。
来源:信阳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