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竹园乡:修康庄道 蓄惠民泉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穿行于商城县长竹园乡的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人声鼎沸,精准扶贫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该乡抢抓前段时间的晴好天气, 加班加点施工作业, 全力推进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 长竹园乡以5个贫困村为主战场, 以贫困户为基本对象,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持续强化攻坚措施, 加快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修通村组路 走上康庄道

“以前修过一次,是我们群众筹资修建的,由于山路陡峭,施工难度大, 最终只修成了一条‘土路’,出门就是‘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 真遭罪!” 站在施工现场, 该乡马堰村在岩组贫困户陈前国指着正在施工的路段说。

陈前国所在的马堰村距离乡政府驻地18公里, 往返需要1个小时。村中还有8个组未修通水路, 长期以来,这几个组的群众深受出行难和运输难困扰。由于交通不便, 该村盛产的茶叶、油茶及灵芝等特色产品无法及时出售,上好的资源优势难以转换成经济效益。

如今, 硬化路修到村民家门口,“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永远成为过去。据了解,目前该村正在施工的村组路有17.5公里, 将极大地便利4000多名群众日常出行,夯实脱贫基础,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整治塘堰桥 蓄积惠民泉

在长竹园乡新建村, 村民何恩琴看着正在整修的塘堰, 高兴得合不拢嘴:“政府解决我们期盼已久的用水问题, 以后农田灌溉更加方便了, 真得好好感谢党和政府啊!”

说到水利工程建设, 新建村村支部书记王应平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今年新建村依托扶贫基础设施项目, 计划修建水塘5口、便民桥7座。工程完工后, 不仅让农田灌溉有了保障, 还能提高该村的防洪能力, 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

截至目前, 全乡投入资金712 万元,整修水塘9口、大堰4道,河道治理700米,新建生产桥7座。今年还计划投资217.5万元, 整修两河口村10口大塘、11道大堰, 整修关门河村4口大塘、王畈村2口大塘。

打造文化台 精神“富起来”

针对贫困村普遍存在文化场所匮乏的问题, 长竹园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完善提升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 不断满足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贫困群众“乐起来”“动起来”“富起来”。

该乡已投入资金95万元,按照“七个一”标准打造新建、马堰两村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戏台和广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 可容纳千人以上活动。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5月份可竣工投入使用。

该乡还结合“文明家庭”“脱贫攻坚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利用狮舞、丝弦、锣鼓、皮影戏和民间小调等“文化果实”,“秀”出原汁原味的文明乡风,精耕“文化沃土”,将精神扶贫根植于乡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力量和后劲。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曾令菊)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曾令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