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鳅“钻”出脱贫路

昨日,淮滨县新里镇董竹园村,连片的鱼塘里波光粼粼,觅食的泥鳅翻腾跳跃,农民陈炳森笑容满面,正给池塘里的泥鳅喂自制的饲料:“这些泥鳅可是我脱贫致富的宝贝,我要呵护好哩!”

以前,陈炳森一直在外务工。一天,看到网上说泥鳅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水中人参”的说法,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陈炳森便产生了养泥鳅的想法。考察了解市场后,陈炳森赴广东广州、湖南资兴市等地学习泥鳅大密度生态养殖技术。

2010年投资60万余元,在家乡租赁30亩田地挖成池塘,引进了台湾鳅,开始“大干”。但泥鳅对环境比较挑剔,饲养技术苛刻,养殖伊始,由于缺乏实践,技术并不成熟,陈炳森养殖的泥鳅要么死亡,要么被鸟和蛇吃掉,10万尾台湾鳅幼苗存活率仅有30%至40%,当年便赔了5万余元。

成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陈炳森不气馁,边学边干,不断总结调整,他终于得心应手,泥鳅被他照料得相当好。在池塘四周围起了尼龙网,预防天敌。还购买了一套测水温水质的设备,坚持每天测试,存活率提高至90%以上。

由于采取生态养殖,陈炳森养出的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销路不愁。“每批泥鳅亩产700斤,一年一批,市场价为18元/斤,一年可赚30多万元。”陈炳森在池塘边和笔者算了笔账。

陈炳森还攻克了稻田养殖技术,准备和拥有2000多亩土地的该县种粮大户谢时营联手,在全县推广稻田生态养殖,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他和老谢分别就生态泥鳅生态粳稻对社员进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领全县农民共同脱贫致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陈炳森致富不忘乡邻,用小小泥鳅为农民“钻”出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韩 浩 李 鹏 夏训巍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韩 浩 李 鹏 夏训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